(核稿主編:Alice P)
本週(3/15-3/21)一周國際大事包括:國際奧運會迎來史上首位非洲女性,由辛巴威運動員柯絲蒂・科芬特里(Kirsty Coventry)獲選;以色列恢復對加薩軍事行動,女性及孩童受無辜波及;「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職場女性人才流失;台灣學生對性別議題敏感度提升。愛女也 iLady 團隊將持續關注全球最新趨勢動態,每週精選國際焦點,為讀者快速掌握關鍵動態。

以色列恢復對加薩地帶的軍事行動,女性及孩童受無辜波及。(圖:pexel)
國際大事回顧 1:以色列恢復對加薩空襲 女性、孩童受無辜波及
2025 年 3 月 18 日,以色列對加薩發動大規模空襲,導致大量巴勒斯坦人傷亡。在加薩南部的汗尤尼斯地區,一名孕婦阿夫南·阿爾-加南姆(Afnan al-Ghanam)和她的幼子穆罕默德(Mohammed)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襲擊導致該家庭的帳篷被毀,阿夫南的丈夫阿拉·阿布·赫拉爾(Alaa Abu Helal)對此深感悲痛,表示他的兒子在此前的衝突中出生,卻在類似悲劇中喪命。
以色列政府表示,空襲旨在打擊哈馬斯組織,以施壓該組織釋放人質並放棄控制權。然而,該行動引發國際社會對平民傷亡的關注和譴責。根據加薩衛生部門的統計,空襲已造成至少 413 人死亡,其中包括 174 名兒童和 89 名女性,對此國際社會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進一步升級衝突。

國際奧運會迎來史上首位非洲女性(圖:IG@officialkirstycoventry)
國際大事回顧 2:國際奧運會迎來史上首位非洲女性
現年 41 歲的柯絲蒂・科芬特里(Kirsty Coventry)今年當選國際奧委會(IOC)第十任主席,成為該組織歷史上首位女性及來自非裔,這一當選標誌著奧運歷史的重要時刻,也為全球體育界帶來新的視野。過去,她曾是辛巴威最傑出的運動員,為前世界紀錄保持者,辛巴威首位個人項目奧運會金牌得主,共計擁有 7 枚奧運獎牌。
作為主席,她的首場重大挑戰將是 2026 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她在競選時承諾,將體育作為團結不同國家和文化的橋樑,並致力於推動女性運動員的權益,促進體育平等,並誓言以核心價值觀引領奧委會發展,她表示:「我將讓大家對今天的決定感到自豪,並共同努力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前進。」

女性人才流失問題浮現 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告別職場(圖:pexel)
國際大事回顧 3:女性人才流失問題浮現 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告別職場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不僅帶來身體痛苦,現在更成為職場發展的隱形障礙,根據《BBC》報導,該疾病導致許多女性因劇烈疼痛與過量出血而被迫離職或降低工時,進一步造成女性人才流失。報導提及一名 35 歲的女性,自學校時期便受症狀折磨,最終因頻繁請病假失去工作,她曾連續出血長達一年,手術後併發症加重,導致長期住院,雇主因此終止合約,她坦言:「最初的支持後來完全消失,讓人感到孤立無援。」
研究指出,確診該疾病的女性收入普遍下降,許多人被迫選擇低薪或減少工時,甚至完全退出職場,位在英國德比郡的 Derby County Community Trust 設立支持小組,提供運動課程與職場諮詢,但根據負責人 Hannah Stanier 表示,現有資源遠遠不夠,坦言「我們正在失去優秀女性人才,這對職場環境影響深遠。」目前英國政府已承諾改善病假制度,為 130 萬名低收入者提供病假津貼,並確保病假第一天即有薪資保障,但患者認為需更多投資與制度改革,以確保女性健康不再成為職場發展的阻礙。

台灣學生對性別議題敏感度提升(圖:pexel)
國際大事回顧 4:台灣學生對性別議題敏感度提升
隨著學生對性別議題的敏感度逐漸提升,也更敢於為自身發言。根據臺北市教育局統計,過去三年來,性別和霸凌事件的通報數量逐年增長,顯示學生關注此類問題的意識逐漸提高,經調查後確認的案件比例約為通報案件的 10%,其中 2024 年性別事件佔 12%、霸凌事件佔 8.6%。在性別事件中,性騷擾行為佔近 85%,以國中生為主,佔 45%;霸凌事件則以肢體或言語霸凌為主,國中生佔 50%。
針對這一現象,教育局強調預防性教育的重要性,並指出提升教職員處理相關事件的專業能力是關鍵。自 2023 年起,教育局開辦多場「校園性別事件調查專業人員培訓班」,並計劃今年舉辦四期增能研習,為進一步改善校園環境,教育局將導入數據管理系統,透過系統化分析數據來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並強化親師合作,以促進校園的和諧與安全。
延伸閱讀:
3/10-3/14 一週國際大事回顧:身障女性面臨網路霸凌、澳洲家務性別不平等加劇
3/3-3/9 一週國際大事回顧:台灣國會女性立委比例高居亞洲之冠、Lady Gaga 為跨性別者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