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11/27-12/03)的亮點包括:荷蘭燈光節登場、臺美館年度科技藝術大展開始、陳澄波特展嘉義開展等,這些重要事件,為藝文界帶來全新亮點,讓愛好者們不容錯過。
愛女也 iLady 團隊持續關注全球藝文界的最新動態,涵蓋藝文表演、影音創作、電影與戲劇等領域,每週精選整理藝文界的一週大事,幫助業界人士與藝文愛好者快速掌握最新資訊。
(核稿主編:Alice.P)
荷蘭阿姆斯特丹燈光節開幕 27 件作品沿運河展出
2024 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燈光節將於即日起至明年 1 月 19 日舉行,適逢阿姆斯特丹建城 750 周年,本屆以「儀式 Rituals」為主題,探索從過去到未來、從季節變化到生命階段轉換的文化象徵。27 件國際藝術家打造的燈光裝置將沿著阿姆斯特丹運河展出,遊客可選擇乘坐暖氣電動遊船欣賞作品並聆聽導覽,或徒步遊覽全長約 6.5 公里的展區,自由探索這場絢麗的燈光藝術盛宴。
插畫結合神秘元素!台北插畫藝術節本週末開跑
第七屆台北插畫藝術節將於 12 月 6 日至 8 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展出。本屆以「我想念我自己」為主題,邀請來自 13 個國家、120 位插畫創作者參展,作品涵蓋插畫、繪本、商品設計與藝術裝置,並融入占卜、塔羅牌、魔法等神秘學元素。
許多藝術家在追求成功過程中,容易受市場需求、潮流趨勢影響而迷失創作初衷,因此本屆藝術節將探討創作者如何在面對市場壓力時保持自我,並透過展出的插畫作品,呈現藝術家們如何從個人情感和生活經歷中汲取靈感,創作出富有個性且真實的作品,並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堅持創作獨特性。
丹麥藝術家之作於韓國、歐美兩地登場
冰島裔丹麥籍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以雕塑和大型裝置藝術聞名,擅長從自然、感知與公共空間為創作核心,探索當代藝術的意義,目前有 2 項重要公共藝術計畫同步展出,分別是《地球的氣息》於韓國都草島開放、《日常世界》則在全球四大城市展出至 12 月 31 日。
《地球的氣息》位於韓國都草島繡球園內,是一個直徑約 10 公尺的球形結構。作品使用熔岩瓷磚打造,內部多面體圖案反射自然光,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瓷磚底部則由紅色過渡到頂部綠色,象徵地球、土壤與植物的連結,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思考;《日常世界》在倫敦、首爾、柏林及紐約的大型廣告螢幕上每晚 8 點 24 分播放,有別於商業廣告的明確訊息,作品以模糊的影像呈現,邀請觀眾思考自身與城市空間的關係,重新審視公共空間的意義與可能性。
國美館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探討人造與自然世界
國立台灣美術館年度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即日起至明年 3 月初在國美館 101 展覽室展出。本展題材發想自凱文・凱利(Kevin Kelly)提出的「科技體」(Technium)概念,試圖將科技機器冰冷的形象與溫暖的地球結合,探討人造與自然的世界,並將科技視為人的心智之延伸。
本展邀集國內外 12 組藝術家共同探究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後生態系統、數位民主、後網路社會等諸多看似分裂卻彼此相關的議題,此外也藉由「靈魂」重新探索「人類過程」(Anthropogenesis)的源起與未來。
國臺館推出陳澄波紀念特展 展出 8 件原作
為紀念嘉義重要畫家陳澄波誕辰 130 周年,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聯合推出年度主題展《走揣・咱的所在 − 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其 8 件珍貴原作,並特別邀請嘉義市珍藏之《展望諸羅城》首次在嘉義展覽,即日起至明年 5 月於臺博館展出。
擁有逾三百年歷史的嘉義,以阿里山森林與豐富文化遺產聞名。其重要畫家陳澄波將對嘉義的深厚情感融入畫作中,不僅記錄了在地歷史風貌,也寄託他對未來的期望。透過陳澄波的畫作,觀眾可見位於北迴歸線上的嘉義,其陽光、空氣、水文與黑潮等自然元素與人文風情激盪出的獨特氣息。
延伸閱讀:
11/20-11/26 一週藝文大事回顧:董陽孜巨型書法進駐大都會博物館、美國史上最大《高更展》登場
11/13-11/19 一週藝文大事回顧:李安獲「日本藝術諾貝爾獎」、亞洲藝術雙年展在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