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8 一週藝文大事亮點:Hilma af Klint 亞洲首場大型回顧展在東京、《陳美玲》展覽呈現拼貼臺灣母親群像

by jjhkasAlice.P
4/2-4/8 一週藝文大事亮點:Hilma af Klint 亞洲首場大型回顧展在東京、《陳美玲》展覽呈現拼貼臺灣母親群像(圖:東京国立近代美術館、IG@ourmuseum_official)

本週(4/2-4/8)的藝文亮點包括:瑞典抽象藝術先驅 Hilma af Klint 亞洲首場大型回顧展在東京、北美館《黑潮:賴純純回顧展》集結 50 年創作精華、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 Andreea Medar 首次於台灣舉辦個展、《陳美玲》展覽呈現跨世代拼貼臺灣母親群像等,為藝術愛好者帶來全新體驗,絕對不容錯過。

愛女也 iLady 團隊持續關注全球藝文界的最新動態,涵蓋藝文表演、影視產業等領域,每週精選整理藝文界的一週大事,幫助業界人士與藝文愛好者快速掌握最新資訊。

Hilma af Klint 亞洲首場大型回顧展在東京(圖:東京国立近代美術館)

Hilma af Klint 亞洲首場大型回顧展在東京(圖:東京国立近代美術館)

藝文大事亮點 1:Hilma af Klint 亞洲首場大型回顧展在東京

瑞典抽象藝術先驅 Hilma af Klint 首次亞洲大型回顧展,展期自即日起至 6 月 15 日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盛大展出,本次展覽將呈現約 140 件作品,探索她對藝術、科學與靈性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其中包含震撼人心的 10 幅巨作《十大》(The Ten Largest),於 1907 年創作的《十大》系列,每幅高達 3 公尺,以流暢的有機形狀與幾何圖騰,描繪人類從童年到老年的 4 個生命階段,將生命能量轉化為視覺語言,展現她對宇宙運行的獨特見解。

Hilma af Klint 的作品在她生前鮮少被世人關注,直到 2013 年,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舉辦 Hilma af Klint 的首次深度回顧展,這位被忽視的藝術家才開始獲得全球矚目;2018 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展覽《致未來的繪畫》更是讓她正式登上國際藝壇,被譽為抽象藝術的真正先驅之一,透過回顧展將帶領大眾一窺這位先鋒藝術家的世界。

《黑潮:賴純純回顧展》一覽 50 年創作精華(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黑潮:賴純純回顧展》一覽 50 年創作精華(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藝文大事亮點 2:《黑潮:賴純純回顧展》一覽 50 年創作精華

臺北市立美術館即日起至 5 月 25 日推出《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展出藝術家賴純純近 50 年創作,涵蓋複合媒材繪畫、雕塑、空間裝置及相關檔案文件,完整呈現其藝術風格與當代精神。展覽以「黑潮」為名,象徵洋流的流動與循環,呼應賴純純自 1980 年代以「黑」與多變色彩建立獨特風格,並傳達其作品純然深邃且一貫的特質。

透過 4 大子題:「存在與變化」、「真空妙有」、「海洋與仙境」與「社會參與」,梳理藝術家從低限主義、個人主體探求至公共藝術、海洋美學等多層次創作脈絡,藉此呈現賴純純如何透過藝術實踐人生,探討文化、身份與生命議題,邀請觀者前往感受其深邃視野與創作能量。

故鄉、歷史與當代的藝術對話(圖:安卓藝術)

故鄉、歷史與當代的藝術對話(圖:安卓藝術)

藝文大事亮點 3:故鄉、歷史與當代的藝術對話

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首次於台灣關渡美術館舉辦個展《從你的窗櫺開始綻放以來》,展期即日起至 5 月 18 日,展覽透過雕塑、裝置與影像,交織個人記憶與社會變遷,呈現藝術家對家園與文化變遷的深刻體悟。

生於 1990 年的梅達爾成長於後共產時代的羅馬尼亞,遊走於祖父母所在的鄉村拉柯伊(Racoți)與工業城市特爾古日烏之間,見證傳統技藝被塑料製品取代、人口流失、老屋荒廢的變遷。她擅長運用對比手法,將舊時工藝與當代材質並置,探索記憶與時間的交錯,此次展覽延續她對家園、歷史與個人經驗的思索,以當代視角重新詮釋文化消逝與新生的過程,帶領觀者感受時間在事物與人心中留下的痕跡。

跨世代拼貼臺灣母親群像(圖:IG@ourmuseum_official)

跨世代拼貼臺灣母親群像(圖:IG@ourmuseum_official)

藝文大事亮點 4:跨世代拼貼臺灣母親群像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策展人培力@美術館」計畫,推出《陳美玲》展覽,由新銳策展人杜依玲(長椅小姐)策劃,展期即日起至 5 月 11 日母親節。展覽透過跨世代對話,剖析並重譯臺灣婦女(大媽)堅忍不拔的特質,藉由 1974~2025 年間 15 件作品,探索不同世代間的理解與交匯。

展覽延續長椅小姐 2023 年於立方計劃空間策劃的「陳美玲的房間」,並以作家高博倫小說《黑麻雀》為策展論述,邀集 1 位酷兒與 8 位國內外女性藝術家,包括席德進、吳瑪悧、李錦繡、莊馨怡等臺灣藝術家,以及巴勒斯坦與泰國藝術家,展覽透過「拼貼」手法,結合繪畫、雕塑、錄像、空間裝置與表演藝術,形塑虛實交錯的「陳美玲」,映照臺灣母親群像的時代縮影。

延伸閱讀:

3/26-4/1 一週藝文大事亮點:巴黎《魏斯·安德森回顧展》開展、台南國美館首展揭「陳澄波未曝光畫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4 大觀展亮點!近距離欣賞「雷諾瓦、梵谷」真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