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難包怎麼準備?女性專屬的防災練習,溫柔安頓不安中的自己

by jjhkasAlice.P
緊急避難包怎麼準備?女性專屬的防災練習,溫柔安頓不安中的自己(圖:《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劇照)

台灣位在板塊交界,地震、颱風的警報時常響起,再加上全球局勢的不安定,這些「災難」早已悄悄成為我們生活中無法忽視的一部分。與其說這是危機,不如說,它是一道人生課題——我們都需要學會:當突如其來的意外發生時,該怎麼保護自己?該帶什麼?逃往哪裡?第一通電話又該打給誰?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在戰爭與災難中,最容易受到衝擊與傷害的,往往是女性與孩童。而將風險降到最低的方式,不是恐懼或逃避,而是透過事前準備、強化自身的行動力與知識,為自己多爭取一點生存的可能。

緊急避難包除了基本的生存物資,還得有一份「即使面對混亂,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安心感(圖:《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劇照)

緊急避難包除了基本的生存物資,還得有一份「即使面對混亂,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安心感(圖:《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劇照)

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思考:女性所需要的避難包,或許與一般建議的「七天糧水」不太一樣。除了基本的生存物資之外,我更渴望其中藏著一份「即使面對混亂,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安心感。

所以,這篇文章是我想寫給每一位女性的,它不是為了加深恐慌,也不是因為害怕世界崩壞,而是想輕輕邀請妳,從今天開始,為自己準備一份溫柔而實用的「女性避難包」,它不只是逃難時的物資,更是一份從日常練習而來的安全感,一份屬於妳自己的照顧力。

為自己準備一份溫柔而實用的「女性避難包」,學著好好照顧自己(圖:canva)

為自己準備一份溫柔而實用的「女性避難包」,學著好好照顧自己(圖:canva)

災難不只是天搖地動,還有心裡的震盪

身在台灣,我們最常遇到的是地震與颱風,但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極端氣候、突如其來的大雨、冰雹,甚至國與國的緊張局勢、戰爭也不再遙遠,在這些災難中,女性往往面對的壓力更細微真實。比方說:避難所內缺乏隱私空間,讓女性不敢換衣或整理生理用品;生理期來時,若沒有備妥用品,身心會更加難受,以及「夜間安全問題」,讓女性不敢單獨行動,若帶著孩子或年長父母,照顧責任加倍沉重​。

因此,「女性避難包」的核心不只是「活下來」,而是如何讓自己即使身處混亂,也能盡可能穩定、舒適、安全地照顧自己與所愛的人。​

隨著氣候變遷,甚至國與國的緊張局勢、戰爭也不再遙遠,在這些災難中,女性往往面對的壓力更細微真實(圖:《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劇照)

隨著氣候變遷,甚至國與國的緊張局勢、戰爭也不再遙遠,在這些災難中,女性往往面對的壓力更細微真實(圖:《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劇照)

女性避難包怎麼準備?除了基本生存,更需要安心感

(1)基本生存組:任何人都需要的核心物資

  • 飲用水(至少 3 天份)
  • 高熱量食物(能量棒、罐頭、即食食品)
  • 急救包(含止痛藥、消毒用品、創可貼)
  • 照明設備(小型手電筒、頭燈,備用電池)
  • 保暖用品(鋁箔毯、手套、帽子)
  • 雨衣或輕便風衣
  • 多功能小刀或瑞士刀
  • 隨身現金、影本證件(身份證、健保卡)​
基本生存組,含有水、手電筒、工具等任何人都需要的核心物資(圖:canva)

基本生存組,含有水、手電筒、工具等任何人都需要的核心物資(圖:canva)

(2)女性專屬組:貼心的自我照顧,不可忽略

  • 生理用品(至少 7 天份的衛生棉、衛生棉條或月亮杯)
  • 避孕藥、保險套
  • 衛生濕紙巾、小包裝衛生紙
  • 替換內衣褲與簡便衣物(建議棉質、快乾)
  • 髮圈、小瓶乾洗手或酒精噴霧
  • 大小兼用便盆袋、大小兼用吸收粉體
  • 廢棄處理袋
  • 基本保養品(乳液、潤唇膏)、護墊、防曬
  • 隱私保護用品(輕便布簾或大方巾,可遮擋或鋪地)​
女性專屬組,含有衛生棉、替換內衣褲、消毒用品等(圖:canva)

女性專屬組,含有衛生棉、替換內衣褲、消毒用品等(圖:canva)

(3)心理安定組:讓妳在動盪中依然可以安住

  • 小本子與筆(記錄、抒發情緒、寫下聯絡方式)
  • 收音機、隨身耳機
  • 一本輕薄但讓人安心的小書
  • 家人、寵物的照片(在失聯或低潮時,幫助穩定情緒)
  • 薰香棒、小瓶精油(薰衣草或柑橘類能幫助放鬆)​
心理安定組,包括書本、親人照片,讓妳在動盪中依然可以安住(圖:canva)

心理安定組,包括書本、親人照片,讓妳在動盪中依然可以安住(圖:canva)

(4)育兒/照護組(如妳是母親或主要照顧者)

  • 孩子的生理用品(尿布、奶粉、小零食)
  • 緊急聯絡人資料/醫療卡影本
  • 基本玩具或塗鴉用品(穩定情緒)
  • 若需照護長者,可準備緊急用藥、助聽器電池等用品
若是主要照顧者,育兒和照護組線要緊急藥物、尿布、奶嘴等用品(圖:canva)

若是主要照顧者,育兒和照護組線要緊急藥物、尿布、奶嘴等用品(圖:canva)

平時怎麼準備?像為旅行打包那樣,為生活備份一份「安全感」

在準備避難包的過程,其實也像是在提醒自己,我值得被好好照顧,我不只能照顧別人,也可以學著照顧自己。妳可以把這份避難包放在玄關附近,或是在車上、辦公室也準備一份輕便版,並於每三個月定期檢查一次,看看食物是否過期、生理用品是否需要替換、電池是否還有電,一旦妳知道自己已經為未知做了準備,就能在面對意外時,多一份從容與穩定。

(圖:canva)

(圖:canva)

妳不是脆弱,只是更細膩地感知風險

很多人會覺得,準備這些是不是太誇張?是不是杞人憂天?但我想說,恰恰相反,因為妳知道什麼東西會讓自己不安、會讓妳焦慮,妳才會有能力未雨綢繆。這不是脆弱,是細膩;不是玻璃心,是對生活的負責。

身為女性,我們很習慣把別人的需要放在前面,但在災難來臨時,我希望妳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為妳的安全與穩定,是所有妳愛的人得以安心的基礎。

避難包,不只是一個應急的物品清單,它是一份對自己生命的照顧計畫(圖:《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劇照)

避難包,不只是一個應急的物品清單,它是一份對自己生命的照顧計畫(圖:《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劇照)

避難包,不只是一個應急的物品清單,它是一份對自己生命的照顧計畫。每一件小物品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訊息:「我沒有忘記自己,也不會在混亂中遺失自己。」

希望妳今天讀完這篇文章後,可以依照自身需求開始動手準備,不用一次完成,只要一點一點地累積,妳會發現,這份包不只是裝物品的地方,而是裝著「我會照顧我自己」的那份信心與溫柔。願我們都能在風雨未至前,先學會把自己抱緊。

延伸閱讀:

給自己一個擁抱!嘗試 7 個「放過自己」的日常練習後,我告別了內耗地獄

旅遊不是逃避,而是充電重啟人生!適合女性獨旅的 5 個療癒目的地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