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4/25一週國際大事回顧:西班牙 AI 評估性別暴力出漏洞、台灣女性街友陷雙重困境

by 實習編輯 翟芮婕
4/19-4/25一週國際大事回顧:西班牙 AI 評估性別暴力出漏洞、台灣女性街友陷雙重困境(圖:Canva)

(核稿主編:Alice.P)

本週(4/19-4/25 )一周國際大事包括:法律如何定義性別,紐西蘭小黨拋出生物性別論;AI 也有誤差值?性別暴力風險評估制度的漏洞;無家可歸的她們,女性無家者的艱難處境;台中市女性高層比例未達標,民政局承諾加強性別平衡。愛女也 iLady 團隊將持續關注全球最新趨勢動態,每週精選國際焦點,為讀者快速掌握關鍵動態。

法律如何定義性別,紐西蘭小黨拋出生物性別(圖:PIXABAY)

法律如何定義性別,紐西蘭小黨拋出生物性別(圖:PIXABAY)

國際大事回顧 1:法律如何定義性別 紐西蘭小黨拋出生物性別論

在多元性別日益被關注的今天,紐西蘭政壇卻出現一股逆風。4 月 22 日,紐西蘭執政聯盟中的小黨「紐西蘭優先黨」提出新法案,主張在法律上明確將「女性」與「男性」定義為「生物性別」,也就是出生時的性別。

不過,這項提案能否通過仍是未知數。目前該黨在國會中僅擁有 11 席,想讓法案成為現實,還需經過議員抽籤與多數支持。反對黨工黨領袖克里斯・希普金斯對此表示批評,認為政府應優先處理生活成本與醫療資源等更迫切的社會問題,而非進行「民粹式的象徵性立法」。

這場爭議也與國際潮流呼應—英國最高法院日前才裁定,在平等法中,「女性」應以生物性別為依據,引發各界對跨性別權益的關注。紐西蘭自 2021 年起,允許個人無需醫療證明即可變更官方文件上的性別,這項進步也讓性別定義的討論在社會上持續延燒。法案能否通過或許仍是未知數,但無疑再次喚起大眾對性別與身份認同之間的探討。

AI 也有誤差值?性別暴力風險評估制度的漏洞(圖:PIXABAY)

AI 也有誤差值?性別暴力風險評估制度的漏洞(圖:PIXABAY)

國際大事回顧 2:AI 也有誤差值?性別暴力風險評估制度的漏洞

當保護機制依賴數據運作時,我們是否忽略那些真正需要被聽見的聲音?今年 1 月,莉娜向西班牙警方報案,指稱其前伴侶威脅她人身安全。她的案件被登錄進 VioGén 系統,這是一個藉由演算法評估女性再受暴風險的工具。VioGén 將她標為「中等」風險,法院卻駁回她申請的限制令。三週後,她遭前伴侶殺害,引發社會對該系統準確性與實效的質疑。

VioGén 原設計用來協助警方分配保護資源,但專家指出,法院及不同地區對限制令的核發標準不一,形成所謂的「郵遞區號抽籤」。而警方及司法系統實際如何運用,外界幾乎無從得知,因為西班牙政府尚未允許外部審計或提供研究資料。

科技倫理組織「埃蒂卡斯」因此嘗試對 VioGén 進行逆向工程調查,發現 2003 至 2021 年間,有 71 名曾報案的受害女性在遭殺害前被系統評為「可忽略」或「中等」風險,顯示預測明顯不足,批評者呼籲需要更透明和有效的系統審查機制,但內政部對外部審計持保留態度。

雖然當局承認系統並非萬無一失,並強調兇手才是唯一的責任人,但莉娜的死仍凸顯出制度性的漏洞與實務執行的落差,引發社會對演算法介入公共安全的反思。

女性街友深陷困境(圖:PIXABAY)

女性街友深陷困境(圖:PIXABAY)

國際大事回顧 3:女性街友深陷困境

當「無家可歸」成為現實,女性街友所面對的不僅是居無定所的生活挑戰,還有因性別而衍生的多重風險與隱形壓力。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女性約占台灣露宿者的十分之一,許多女性街友是因家庭暴力、精神疾病或被家人驅逐而流落街頭,她們常在街頭面臨肢體與性暴力的威脅,為了自保,有人選擇與男性結伴,也有人刻意改變外貌以降低受害風險,然而這些自保手段有時反而帶來新的傷害。

根據社工觀察,部分女性街友對庇護機構與醫療資源存有抗拒態度,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團體生活,或因精神疾病導致的被害妄想,使她們寧願留在熟悉的街頭,也不願進入陌生的安置空間。此外,台灣目前缺乏針對女性設計的庇護資源,僅少數機構提供女性專屬床位或服務。

社工呼籲,社會必須看見女性街友的處境,提供更多專屬且安全的庇護空間,並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支持系統,協助她們逐步重建生活,走出街頭困境。

台中市女性高層比例未達標,民政局承諾加強性別平衡(圖:PIXABAY)

台中市女性高層比例未達標,民政局承諾加強性別平衡(圖:PIXABAY)

國際大事回顧 4:台中市女性高層比例未達標,民政局承諾加強性別平衡

在性別平等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台中市雖在性平政策上獲得肯定,然而女性在市府高層職位的比例仍未達標。市議員陳俞融指出,根據行政院 2025 性別圖像報告,台中市地方政府一級單位主管及所屬機關首長中,女性比例僅為 26.7 %,在六都中排名第四,未達三分之一的性別比例原則。此外,28 位區長中僅有 6 位女性,且十職等區長中女性僅一人,顯示女性在高層職位的代表性不足。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女性區長比例未達標,需持續努力提升。雖然市府在性別平等政策上取得成就,但在領導職位的性別平衡方面仍有進步空間,若欲真正落實性別平等,仍需透過具體行動與文化改變來實現。

延伸閱讀:

4/12-4/18一週國際大事回顧:美國 Blue Origin 全女性太空任務引發熱議、香港外傭醫療缺口曝光

4/5-4/11 一週國際大事回顧:香港跨性別者陷法律困境、台灣推補助盼女性重返職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