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指尖上的歷史: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了女性權力故事?

by Sally.H
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著女性的權力故事?(圖/Pinterest)

女人的指尖,從來不只是指尖。它可以是一場權力的宣示,也可能是一種自我美感的追求,甚至映照出一個時代對於女性角色的想像。今天的我們或許習以為常地走進美甲沙龍、挑選一款跳色設計或鑲上閃粉寶石,但你可曾想過,這些裝飾指甲的習慣,竟然早已在數千年前就有了雛形?

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著女性的權力故事?(圖/pexels)

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著女性的權力故事?(圖/pexels)

 

慈禧太后金甲套,象徵地位的藝術品

讓我們把目光從亮晶晶的現代凝膠指甲,拉回到一百多年前的紫禁城。晚清時期的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也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她的肖像畫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她穩坐寶座的姿態與奢華的服飾,便是她那雙纖長指甲上所覆蓋的金甲套。這些甲套往往由黃金、白銀或鑲寶貴金屬打造而成,不僅造型精緻華美,還時常鑲嵌著珍珠、玉石或翡翠。

在慈禧身上,這些甲套既是宮廷藝術的象徵,也是她地位與權力的具現。長長的指甲意味著她無須勞動,擁有無上的尊貴,而華麗的裝飾更突顯她對美與權威的掌控。指尖不再是勞作的工具,而是皇權的延伸。

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著女性的權力故事?(圖/Weibo)

慈禧太后的金甲套,是象徵地位的藝術品。(圖/Weibo)

 

指甲的裝飾,早在千年前留下痕跡

然而,指甲的裝飾遠不止於中國宮廷。在更早之前,古埃及人就已經懂得用天然染料裝飾指甲。傳說中,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偏好以紅色指甲油塗抹雙手,以此彰顯她的王者之氣。

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著女性的權力故事?(圖/IMDb)

傳說中,埃及艷后以紅指甲油彰顯王者之氣。(圖/IMDb)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埃及人使用來自指甲花(Henna)的植物染料為自己染色,不同的顏色甚至象徵著不同的階級。貴族才能用鮮紅或深色染料,而平民只能使用淺色。

而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古巴比倫的戰士們會在戰鬥前將指甲染黑,用來恐嚇敵人並提升士氣。在印度,至今仍保有以 Henna 畫上指尖與手掌花紋的婚禮儀式,象徵祝福與吉祥,這些細緻圖案的裝飾藝術甚至已成為一種文化身份的展演。

可見,裝飾指甲的行為從來不是「無聊的打扮」或「現代人的矯情」,而是一種跨文化、跨時代的身體語言。它可能是一種禮儀,也可能是一種權力,亦或是一種情感的投射。

在印度至今仍保有以 Henna 的婚禮儀式,象徵祝福與吉祥。(圖/pexels)

在印度至今仍保有以 Henna 的婚禮儀式,象徵祝福與吉祥。(圖/pexels)

 

近代美甲的誕生:從電影明星到大眾流行

進入 20 世紀後,隨著工業化與電影文化的興起,美甲開始走進更廣泛的群體之中。

1920年代,美國的電影女星們開始使用指甲油來強調螢幕上的手部動作,最初常見的塗法是「月牙式美甲」(moon manicure),保留指甲根部的月牙形與前端不塗色,中間部分塗上紅色,既華麗又不容易脫落。

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著女性的權力故事?(圖/Pinterest)

20 世紀後,美甲開始走進更廣泛的群體之中。(圖/Pinterest)

到了1932年,第一瓶可大量生產的液態指甲油,由美國品牌 Revlon 推出,色彩豐富、價格親民,迅速成為女性流行的新寵。戰後經濟繁榮期,美甲沙龍逐漸成為都市女性生活的一部分。從簡單的紅色指甲到珍珠光澤、金屬色系,指尖風格的轉變無不呼應著每一個時代的審美潮流與女性角色的蛻變。

 

指尖的意義轉變:從服從規訓到自由展演

指甲的裝飾原先多與身份、階級、婚姻或節慶儀式連結,而當代的美甲文化則更多元與個人化。

今天的我們不再需要用指甲去展現是否勞動、是否為貴族,反而是透過美甲去傳達一種風格、一種情緒,甚至是一種反叛。

90年代的龐克風潮中,黑色或深藍色指甲油成為青年族群的識別,與傳統的紅粉色系形成鮮明對比。千禧年後,韓系裸色、漸層跳色與異材質混搭逐漸流行,進一步拓展了美甲的可能性。

從埃及艷后、慈禧太后到近代美甲,訴說著女性的權力故事?(圖/Pinterest)

當代的美甲文化則更多元與個人化。(圖/Pinterest)

而進入數位時代後,美甲不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社交媒體上的展演。Instagram 與小紅書上的「指尖大片」,讓手部成為另一種攝影主體,展現個性、流行趨勢,甚至成為創作媒介。

同時,美甲也不再只是「女性的專利」。男性美甲師、男明星的指甲塗裝逐漸獲得主流媒體關注,甚至出現「性別中性美甲」等趨勢,顯示這項裝飾藝術正逐漸脫離傳統性別規範,朝向更加自由多元的身體表達形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8lowme(@8lo8lo8lowme)分享的貼文

 

小指尖,大世界

從慈禧太后的金甲套到現代的跳色凝膠,從埃及艷后的紅指甲到千禧世代的極簡裸色,指甲的故事早已超越「好不好看」這個問題。它是一種文化、一段歷史,也是一場自我定義的旅程。

在那個手工勞作是一切的年代,能夠保有一雙纖細而未勞之手,是地位的象徵;而在這個人人都可裝飾指尖的時代,真正珍貴的,或許是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可以亮晶晶、可以素素的、可以中性、可以童趣,不論選擇什麼,都是在說出一種:「這是我」的宣言。

畢竟,美從來不該被定義,而該是我們用身體、用指尖,一筆一劃,塗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延伸閱讀:

灰姑娘的玻璃鞋,象徵自我束縛?——童話裡沒說完的「女性身體與慾望」故事

「科幻小說之母」瑪麗雪萊:18歲創造科學怪人、不倫戀私奔,人生比電影還荒謬曲折

7 部勇敢少女動畫,從《校園嬌娃》到《庫洛魔法使》這些卡通早就在教女力!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