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游宇潼(Eileen Yo),她或許先是被認識為「音樂人游鴻明的女兒」、「最美星二代」,也可能是那位在 UCLA 數學系以兩年完成四年課程的「學霸」,但她最新推出的首張專輯《楚門》,不再只是展現外型與智識的亮眼標籤,而是一種溫柔卻堅定的聲音轉向。
這次專訪,筆者和游宇潼聊她製作專輯的旅程,也聊她對自己、對世界的觀察與詮釋。從童年對物理的好奇、到深入量子科學的思辨,她試著以音樂為鏡,映出自己一路以來對世界真相的探問——你有多少選擇是因為別人的眼光?

游宇潼(Eileen Yo)推出個人首張專輯《楚門》。(圖/&Fellows 提供)
《楚門》:在觀看人生的鏡子裡,看見自己
首張個人專輯《楚門》(Dream Sober)的名稱,靈感來自電影《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中,主角楚門在人生某個時刻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的生活從頭到尾都是被設計出來的實境秀。
對游宇潼來說,「楚門」不只是一個角色,而是每個現代人在社群網路的框架中,逐漸失去自我時的隱喻。
「這張專輯像是在觀看自己的人生,」她說,「我們一直被外界影響、被別人喜歡的方式牽動著,慢慢忽略了內在真正的聲音。我想提醒大家,也提醒自己,要意識到這件事正在發生。」
在先前的專輯試聽會上,我們得知了游宇潼專輯原先的名稱是「色空」,源自佛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象徵世界的萬色萬物皆是空靈與流動。
但後來她選擇以《楚門》取代,更貼近她想與人溝通的初衷——不是高懸的哲理,而是一種更容易被理解的感受。

游宇潼(Eileen Yo)推出個人首張專輯《楚門》。(圖/&Fellows 提供)
在「我」與「你們眼中的我」之間,找到平衡
作為一張由她全程親手策劃與製作的專輯,《楚門》的選曲過程,也是一場關於自我與他者的平衡練習。她一半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另一半則邀請不同音樂人為她量身打造。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本來就有誤差,沒有人是透明的。」她笑說,「我找了很多很厲害的創作者,沒有堅持一定要用我的方式,而是透過投票、集思廣益,最後的選歌居然非常一致,我們像是在一起完成一道填空題。」
這樣的合作經驗,對從理工背景出身的她而言,反倒是一種新的學習。從前在學校總是單打獨鬥的她,這次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集體創作的能量。
理性與感性的對話,在音樂裡練習失控
談到創作,YoYo 認為音樂從來不是理性邏輯能夠主宰的領域。「寫歌的靈感不是來自自己,而是透過我這個載體流出來的,」
她形容。而來自數學與物理的訓練,反倒讓她學會怎麼規劃、怎麼選擇適合的策略與合作對象,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讓理性退場,讓情感在旋律與文字之間自由流動。
「我其實是一個偏冷、偏理性的人,」她坦承,「但音樂教我怎麼讓感性參與我的人生。如果用《腦筋急轉彎》的角色來比喻,我可能是由『阿廢』主控的那一個——一切都 OK、不內耗,也因此,我在學習怎麼更深層地感受。」
哲學家、運動員、學生與老師——我是這四種人的組合
這樣一個既追求真理又關注實踐的人,當被問起「你覺得現在的你,是怎樣的組合?」她回答得極其坦率與具體:「我覺得我靈魂最深的部分,比起藝術家,更像是一位哲學家。」
游宇潼提到,她喜歡思考生命的本質,也同樣熱愛運動,因為那是一種專注與身體連結的狀態——在高度技巧與節奏中,體會某種無聲的靈光。
然而她認為最核心的身分,其實是「老師」與「學生」。「我一直都相信,我們在每段關係中都同時是老師也是學生。能從別人身上學習,也能回饋給對方一些什麼,那是我很看重的生命形式。」
舞台與創作之間,她選擇迎面挑戰
許多觀眾認識她,是從社群開始,但喜歡創作、愛唱歌的音樂人,並不一定擅長登台表演。游宇潼也坦言,自己其實不認為自己是天生的表演者。
「我從小比賽就常出錯,也許是心理作用,但我後來漸漸明白,自己不是比賽型的選手。」不過,她從不排斥挑戰,「只要機會來了,我會說好,然後補上功課。像是我小學數學不好,但喜歡物理,就努力去補起來。」
她笑著說:「我不是那種等到準備好才上場的人,而是先上場再學會怎麼站穩。」
父女之間的理解,是慢慢靠近的過程
談起父親游鴻明,YoYo 說兩人關係一直親近,但爸爸過去確實曾反對她進入演藝圈,直到專輯完成、試聽會舉行,父親才開始真心支持。這個轉變,對她來說不只是家人支持的象徵,更是一種互相理解的成長。
「我覺得我們都在改變彼此,過去也許他對音樂的想像跟我不一樣,但當他看到我不是為了紅、不是為了當明星,而是為了創作和表達自己時,我們之間好像也更靠近了。」

游宇潼(Eileen Yo)推出個人首張專輯《楚門》。(圖/&Fellows 提供)
Q:從專輯中選一首歌給不認識妳的人,妳會推薦哪一首?
游宇潼:「想認識游宇潼的話,可以聽〈還是我已學會〉,認識這張專輯可以聽〈楚門〉,如果是想一起更認識自己,那就聽〈愛不宜遲〉,每首歌都有不同的角度,也能帶來不一樣的想法。」
Q:如果把《楚門》看成一場「對這個世界的提問」,你希望聽眾在聽完後,也開始問自己什麼問題?
游宇潼:「在社群上分享這個作品的概念,其實會有難度。因為這張作品是關於我,但不論是介紹我或是這張作品,都不是幾個形容詞就能說完。有可能社群上的我這陣子很酷、那陣子搞笑,我就會在某個階段變成別人覺得的樣子。」
「所以,我覺得聽《楚門》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你有多少選擇是因為別人的眼光?』也許,當你覺察到這些事情,你才會開始種好一個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植物,它慢慢長大,不讓別人去影響他的模樣。」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楚門》這張專輯裡,游宇潼不只是歌手,更是創作者、哲學思考者,也是在人群與自我之間游移的觀察者。
她說:「我也還在摸索自己是誰,但至少現在的我,是願意面對、也願意分享的我。」而這份願意,正是她與世界連結的方式。不是要成為誰,而是誠實地,成為自己。
延伸閱讀:
專訪|獨立歌手柴郡貓的創作地圖:在翻譯與音樂之間,築起一座台日交流的溫柔小橋
專訪|合作王家衛、剪過蕭秉治——電影髮型師勞綸,從片場到創業 20 年堅持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