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10/1-10/7)的亮點包括:香港 M+ 籌劃「建築大師」貝聿銘個展、北美館推出《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以吳爾芙作品探女性身份、朱銘美術館因山陀兒重創盼捐款助災後復原等,這些重要事件,帶來了本週藝文界的趨勢亮點。
愛女也 iLady 團隊持續關注全球藝文界的最新動態,涵蓋藝文表演、影音創作、電影與戲劇等領域,每週精選整理藝文界的一週大事,幫助業界人士與藝文愛好者快速掌握最新資訊。
(核稿主編:Alice.P)
香港 M+ 籌劃建築大師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香港 M+ 即日起至明年 1 月 5 日舉辦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首個全面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鉅細無遺地回顧他建築生涯的作品,除了大眾所熟知的香港中銀大廈、巴黎大羅浮宮,還有蘇州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多座標誌性建築,藉此了解他融合世界各地千姿百態的城市風格的作品,並回顧其傳奇的一生。
諾貝爾頒獎季開始 日本村上春樹、多和田葉子奪文學獎機會大
今年諾貝爾頒獎季從 7 日開跑,將依序揭曉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以及經濟學獎得主。其中文學獎將在 10 日頒布,而陪榜多年的村上春樹,以及旅居德國、使用日語和德語創作的多和田葉子,是日本這次被看好的奪獎人選。
北美館推出《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以吳爾芙作品出發探女性身份
台北市立美術館即日起至 12 月 15 日推出《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聚焦在 1950 年代末開始嶄露頭角,或於 70 至 90 年代接受國際藝術思潮,以及 X 世代後的女性藝術家典藏作品。展覽靈感來自英國知名女性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散文集《自己的房間》,指出在女性多重身分之中,附屬角色經常優先於自我,藉此呼籲女性應以爭取屬於自己的空間開始,獨立思考、自由創作,同時凸顯社會中相對弱勢者在文化脈絡中的處境,及其超越困境的能力。
高美館與新加坡共推聯展《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高美館 30 週年年度大展《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Ocean in Us)》,在高美館三樓「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展出至明年 3 月中旬。本次展覽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共同策畫,集結跨越臺灣與東南亞 8 個島嶼文化的 39 位女性藝術家,涵蓋繪畫、攝影、錄像、複合媒材裝置等 70 件創作,聚焦探討當代女性藝術的多重面向。
朱銘美術館豪雨災損籲各界捐款助災後復原
朱銘美術館園區因颱風山陀兒外圍環流帶來的大豪雨重創,是開館 25 年來最為嚴峻的水患襲擊。許多作品受損,初估戶外展區有 86 件作品受損,庫房內有 50 件作品因泥水湧入受損,不得不緊急宣布閉館清點,目前災損仍在持續統計中。由於需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災後復原,館方籲各界伸援手捐款。
延伸閱讀:
9/24-9/30 一週藝文大事回顧:草間彌生個展年底登場、日本岡山迎來《森之藝術祭》
專訪|台灣建築團隊「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用創作擁抱《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