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dy學語言|“Latte Factor”是什麼?想存下第一桶金,只需要省下一杯拿鐵的錢!

by 實習編輯 陳品妤
Latte factor 指的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費,例如每天一杯咖啡、下午的一份點心或是訂閱的串流服務,日積月累卻可能成為一筆不小的開銷(圖/ pexels)

(核稿主編:Alice.P)

每天早晨在上班途中順手買杯咖啡,再搭配一個可頌,感覺只花了少少的幾百塊,就能買到美好一天的開始。但當每次月底看到銀行帳戶時,卻發現存款依舊停滯不前?這或許就是所謂的“latte factor”在作祟。

latte factor 是什麼?微不足道的花費積少成多也很可觀!

“Latte factor”中文翻作「拿鐵因子」,這個詞最早由美國財務專家大衛・巴哈(David Bach)提出。他在暢銷書《The Latte Factor》中指出,許多人因為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支出,導致無法有效累積財富,而 latte factor 指的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費,例如每天一杯咖啡、下午的一份點心或是訂閱的串流服務,日積月累卻可能成為一筆不小的開銷

大衛・巴哈的觀點是,若能將這些小花費用於儲蓄或投資,長期下來將能創造出令人驚喜的財富效應。舉例來說,假設每天額外花費 100 元,一個月就是 3000 元,一年就是 3 萬 6 千元。如果將這筆錢投資到年回報率 7% 的基金,10 年後的價值將超過 50 萬元!

若能將這些小花費用於儲蓄或投資,長期下來將能創造出令人驚喜的財富效應(圖/ pexels)

若能將這些小花費用於儲蓄或投資,長期下來將能創造出令人驚喜的財富效應(圖/ pexels)

使用 latte factor 的情境

“Latte factor”可以當名詞來使用,用來代表生活中沒注意到的小額支出。以下是使用“latte factor”的情境範例:

Chloe: I’ve started keeping track of my expenses recently, and now I finally know where my money goes.

(最近我開始記帳了,才發現我的錢到底花去哪了。)

Ryan: Oh? What did you find out?

(哦?有發現什麼嗎?)

Chloe: I buy a latte every day and often grab some snacks, too. These small expenses add up to almost $3000 a month!

( 我每天都會買一杯拿鐵,還常常加上一些小零食。這些小開銷加起來竟然快一個月 3000 塊!)

Ryan: That’s what they call the latte factor! Those seemingly small purchases can really add up over time.

(這就是所謂的 「拿鐵因子」啊!看似不起眼的花費,其實累積起來就是一筆大數目。)

找出自己的 latte factor 並非苛刻地控制每一分錢,而是讓人能更有意識地面對消費習慣(圖/ pexels)

找出自己的 latte factor 並非苛刻地控制每一分錢,而是讓人能更有意識地面對消費習慣(圖/ pexels)

不是剝奪小確幸,而是更有意識地面對消費習慣

對我而言,找出自己的 latte factor 並非苛刻地控制每一分錢,而是讓人能更有意識地面對消費習慣。筆者也曾經每天早上都會買一杯拿鐵,感覺這是一種儀式感,但當我開始早起自己泡咖啡時,發現這不只更省錢,還讓我擁有了一段沉靜的早晨時光。

我們不需要完全放棄小確幸,而是要更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與優先順序,可以試著記錄自己的日常開銷,找出那些可以省下的小額支出,將它們轉化為長期的財富累積。

下次當準備走進咖啡廳點杯拿鐵時,可以想想這杯拿鐵是真正能帶來快樂或提升生活品質的花費,或僅僅是習慣性消費的小額支出,或許能在未來帶來更好的用途。

我們不需要完全放棄小確幸,而是要更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與優先順序(圖/ pexels)

我們不需要完全放棄小確幸,而是要更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與優先順序(圖/ pexels)

延伸閱讀:

iLady學語言|“Snob Effect”是什麼?買東西就是要彰顯個性和品味?

iLady學語言|“Gaslighting”是什麼?受害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心理操控!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