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中,PM (Project Manager,專案經理) 是個模糊的職位名稱,究竟這個角色的核心工作內容是什麼?薪資和收入會因產業出現多大落差?他們又需要哪些技能,才能在不同需求與資源中達成平衡?
這次,我和資訊軟體業 PM 彥羚一起聊了聊她的職涯經驗與觀察,透過她在不同產業的 PM 工作一起深入了解這個職位的點滴。
軟體業 PM 的工作內容?
彥羚首先解釋,PM 就像一個多功能的「翻譯機」,負責在客戶與公司內部各部門間協調溝通、整合需求,讓專案順利執行。「我是一線對接客戶的人,收集需求後再回來內部面對設計師、工程師,甚至其他跨部門,確保每個環節都能緊密銜接。」
她舉例說明自己的工作範疇,包括負責會員制系統的分析與應用,幫助電商客戶找出真正的目標受眾。「比如會員制度中,哪些會員會購物、哪些該收到電子郵件或廣告,這些數據分析和運用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
她強調,Project Manager 專案經理並不一定需要懂得寫程式,但必須清楚每個職位的核心功能,懂得如何協助團隊高效完成工作。「我的責任是減少設計師、工程師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成本,幫他們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

專訪軟體業 PM 彥羚。(圖/ pexels)
資訊軟體業 PM 的一天
聊起工作日常,彥羚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主要分為前、中、後期三個階段:
1. 前期:處理個人工作。包括回信、撰寫表單與製作報告等基礎業務。
2. 中期:會議協調。參加內外部會議,對外收集客戶需求或介紹系統,對內則負責講解專案目標與分工。
3. 後期:售後支援。類似客服角色,處理專案完成後的後續問題,回應客戶對系統或專案的反饋。
此外,她提到自己也必須隨時待命處理緊急狀況,例如系統錯誤或訊息無法正常發送。「這份工作需要靈活因應突發狀況,有時甚至會連續 17 小時上班,特別是在大案子進行時。」

專訪軟體業 PM 彥羚。(圖/彥羚 提供)
PM 是什麼?PM 必備技能?
「PM 這個角色,就是要避免大部分可預期的問題狀況發生。」談到 PM 的角色與能力,彥羚用「三明治」比喻:「我們介於客戶與內部團隊之間,調和彼此的矛盾,有時會被覺得可有可無,但其實我們是整個專案順利進行的關鍵。」
她認為,一個好的 PM 必須具備以下幾項能力:
• 規劃與組織能力:在混亂中整理出清晰的專案架構,預防潛在危機的發生。
• 溝通與協調能力:能夠圓融地處理衝突,安撫雙方情緒,讓專案順利推進。
• 學習與適應力:持續更新自己的工具與技能,熟悉 Notion 等專案管理工具,甚至利用 AI(如 ChatGPT)解決技術問題。
資訊軟體業 PM 的最大挑戰
彥羚坦言,PM 工作挑戰頻頻,特別是在應對突發狀況時。「有一次,工程師無法如期完成某個月的新功能,我不能直接告訴客戶 『這做不到』,而是得先問清楚工程師的現況,再爭取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她認為,危機管理的核心在於提前預防,而非事後處理。「就像以前做婚企、規劃婚禮,我會提醒新人哪些問題可能發生,提前避開不必要的麻煩,而不是等問題發生後再補救。」
另外,溝通也是一種訓練和挑戰,像是她和工程師對接的過程中、遇到聽不懂的程式語言,她通常會自己學習或問 ChatGPT 幫忙解惑,「因為我不是資訊業出身,有些工程師覺得很基本的知識,當我不懂的時候,我就有義務自己主動去理解,因為他們並沒有責任去教你。」

專訪軟體業 PM 彥羚。(圖/彥羚 提供)
PM 刻板印象:誰說我們不重要?
對於 PM 的刻板印象,彥羚笑說:「有些人覺得 PM 不需要存在,但我們其實是串連一切的核心人物。」
不過她也提到,這份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不小。「你得承受來自各方的情緒,例如工程師完成不了工作、客戶不滿意發飆,明明不是我的錯,但我只能努力在中間調解他們的問題。」
聽到這裡我問她:那當 PM 是不是都要情緒很穩定、脾氣要夠好?彥羚笑說,並沒有。
「每個 PM 都有他溝通的風格,不一定需要高情商,最重要的是能解決問題。像有同事就屬於會跟客戶當朋友相處、有事直接說的類型;但像我處理事情就比較公事公辦,溝通過程保持專業,掛電話之後再發瘋。(笑)」
PM 職業病:表單統整和規劃大師
作為 PM,她習慣將事情劃出時程、分門別類,「像家人之前創業接案,我就幫她做表單、套公式,讓她可以計算這些案子的進度、廠商跟款項。」待業期間,她也曾幫朋友製作過 PPT 使用手冊,「後來才發現,我很擅長整理、計算、寫公式跟統整。」
此外,彥羚坦承自己有「跟不上新工具與技術」的焦慮感,她笑說,這應該也是一種職業病。「資訊業需要不斷學習,保持與時俱進。我會定期關注年度工具更新,了解最新功能。」

專訪軟體業 PM 彥羚。(圖/彥羚 提供)
資訊軟體業 PM 的薪水範圍
談到收入,彥羚坦言 PM 的薪資相較於工程師略低。「剛畢業的 PM 起薪約三萬,隨著經驗增長,可能漲到三萬二或三萬三。相比之下,工程師背景的起薪通常還會再高出六千到一萬。」
然而,她目前的公司薪酬結構較為彈性,視個人能力與面試表現而定。「我面試時經歷了五關,包括與 CEO 討論理念是否契合,這直接影響了我的薪資。」
問到 PM 薪水的天花板,她推測資訊業的 PM 收入天花板可達七萬,但仍受限於職位性質。「專案執行型的 PM 天花板較低,若轉做產品經理或技術相關的 PM,薪資會更高。」
給新手的建議:保持彈性、持續學習
從廣告相關科系畢業、做過婚禮企劃和行銷產業,彥羚試過不同公司的 PM 角色,她特別推薦將資訊業作為 PM 的就職首選。「在廣告行銷產業偏重勞力,資訊業則需要動腦與知識基礎,有一定的門檻,學到的技能更具價值,薪水也相對好些。」
對於剛入行的新人,彥羚建議:「多問多看,跟著前輩學習,總結每個人的做事方式,取長補短。」
最後,她提醒 PM 新手保持彈性、適應力和圓融的溝通力:「你要能接受大量資訊,整理清楚後再分派出去,並隨時調整應對方案。無論用什麼方法,重點是能夠把事情解決。」

專訪軟體業 PM 彥羚。(圖/彥羚 提供)
PM 的工作或許沒有驚人的業績數字,也少有人提及這個職位的光環,但正如彥羚所說:「我們是串聯一切的關鍵。」
透過這次專訪,彥羚的經驗不僅揭開了資訊軟體業 PM 的神秘面紗,也為想踏入這個領域的人提供了具體方向。她的職業觀,或許能啟發更多人理解這個「三明治角色」的重要性,也讓我們看到 PM 在每一個專案背後默默付出的努力與價值。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通過工作換得薪酬和成就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有他不同的生活樣貌,從而刻畫出他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平時忙著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認識每一種工作的內容,因此 iLady 想以「各行各業的一天」帶大家在每篇專訪中認識一個人和一種職業。藉由欣賞另一個人的成長故事,為我們的生命拓展更豐富的視野。
延伸閱讀:
她。百業(21)ESG永續顧問執行長 Mac 的一天:「永續不只是數據,而是理念的改變」
她。百業(20)視覺設計師杏仁的一天,從平面印刷、網頁介面到主婦生活的設計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