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稿主編:Alice.P)
無論是日常穿搭的小巧耳環,還是出席重要場合才拿出來的華麗項鍊,一件喜歡的飾品總讓我們愛不釋手。但你是否也曾遇過這樣的情況,原本閃亮亮的飾品戴沒多久就開始褪色、生鏽,甚至變形?其實,飾品和皮膚一樣,也需要細心呵護才能長久陪伴,了解材質特性、掌握正確的清潔與收納方法,就是延長飾品壽命的關鍵。

想讓飾品閃閃發光,配戴時機、清潔、收納方式一個都不能少!(圖:IG@for_everyoung)
讓飾品閃閃發光 正確配戴時機是關鍵
很多人習慣起床後直接戴上飾品,接著開始一連串的保養與化妝步驟,卻忽略了化妝品、香水與護膚品中的成分可能對飾品造成損傷。最理想的方式,是讓飾品成為出門前的「最後一個步驟」,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再輕巧戴上。這不僅能避免化學物質與金屬反應,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磨損。
在日常生活中,水分與汗水其實是飾品最大的敵人之一!洗手、洗澡,甚至運動時大量出汗,都會讓飾品表面失去光澤,甚至氧化變黑,尤其銀飾、黃銅或合金材質更容易受到濕氣影響。所以,養成出門前脫下飾品、運動與睡覺時取下的習慣,雖然麻煩了一點,卻能大大延長飾品的壽命。
不要再用酒精擦了!根據材質,選對清潔方式
除了配戴時的細節,清潔方式也大有學問,不同材質對清潔的「耐受度」其實大不相同。
【銀飾】最常見的困擾就是氧化變黑,其實這是自然現象,只要使用專用的拭銀布輕輕擦拭,大部分的暗沉就能恢復。若是氧化較嚴重,也可以使用少量小蘇打加水調成糊狀,塗抹後靜置幾分鐘,再用清水沖淨並徹底擦乾,不過這類天然的清潔法建議偶爾使用就好,避免過度摩擦造成飾品磨損。
【黃銅材質】適合使用溫和牙膏清潔,搭配軟毛牙刷輕輕刷洗,之後用水沖乾淨並擦乾,也有人會用檸檬汁與小蘇打混合浸泡黃銅,不過這種方法偏刺激,不建議頻繁操作,且一定要控制時間與用量,否則可能反而加速材質老化。
【鍍金、鍍銀、合金類】需要小心對待,這些飾品表面的鍍層比較脆弱,建議僅用柔軟的乾布或微濕布擦拭,避免用清潔劑或刷具強力處理。若不慎碰到汗水或彩妝殘留,記得盡快擦乾,以免表層變色。
【寶石、水晶或珍珠類】不宜使用任何化學清潔品,這類材質較為敏感,建議只用軟布輕擦,或用溫水快速沖洗後擦乾即可。特別是珍珠,表層其實是有機物,過度摩擦或接觸酒精、香水都可能讓它們失去原有的光澤。
清潔的頻率也無須太高,大約每一到兩週做一次簡單清潔即可;如果是比較少戴的飾品,只要確保收納乾燥,其實不需頻繁處理。最重要的是,在每次清潔後務必將飾品完全擦乾,濕氣的殘留反而會加速變色與腐蝕。

飾品也跟我們一樣需要好好被呵護(圖:IG@xeexoxee)
飾品也需要專屬空間,收納是最溫柔的保護
除了清潔與配戴方式,飾品的「家」也很重要。很多人習慣將飾品隨手放在桌上、梳妝台角落,或是全部混放在同一個收納盒裡,看似方便,卻是飾品磨損、變色的隱藏危機。因為飾品之間如果長時間接觸摩擦,容易刮傷表面,甚至造成鍍層脫落,尤其是鍊條類飾品,更常出現打結或扭曲的情況。
最理想的做法,是為每一件飾品找到「獨立空間」,無論是夾鏈袋、小棉布袋,還是有隔間設計的飾品盒,都能有效避免金屬互相碰撞,降低刮傷與化學反應的機率,特別是不同金屬材質之間,例如銀飾與合金,黃銅與鍍金,若長時間放在一起,也可能出現局部變色或氧化速度加快的情況。
台灣氣候濕熱,更讓「防潮」成為收納的一大關鍵!如果飾品常常因濕氣悶在抽屜裡變得黯淡,不妨在收納盒中放一小包乾燥劑,或使用密封性良好的夾鏈袋來隔絕空氣中的水分,也有人習慣在衣櫃或抽屜內放些木炭包或矽膠包,不僅可吸濕,也有助維持飾品的乾爽狀態。

台灣氣候濕熱,更讓「防潮」成為收納的一大關鍵(圖:IG@ivestarship)
飾品的價值,不在於它的價格,而在於它陪伴你走過多少日常時刻。它可能只是小小的一件配件,卻見證了你每一次出門的期待、每一場聚會的自信,甚至某些不經意的心動。讓它們被好好對待,就像你願意對自己多一點耐心與溫柔。
學會讓飾品「喘口氣」,不讓時間與環境偷走它們的光澤,其實也是一種對生活的體貼。就像我們偶爾也需要卸下妝容、放慢步調,飾品也需要被細心對待、妥善安放,才能延續它最美的狀態。
延伸閱讀:
單身不談戀愛的 6 大好處:那些一個人生活的片刻,原來那麼值得珍惜
我們真的需要過情人節嗎?比起鮮花巧克力,你更需要學會感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