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獨酌也能喝進設計美學!「Bar Pine 松」將插畫、首飾化作聯名風味調酒

by jjhkasAlice.P
女性獨酌也能喝進設計美學!「Bar Pine 松」將插畫、首飾化作聯名風味調酒(圖:Bar Pine 松)

對女生來說,一間適合「自己去」的酒吧,是一種日常的溫柔支持。鄰近台北捷運信義安和站巷弄的「Bar Pine 松」就是這樣一間極具美學意識、設計友善且能安心獨酌的空間,這裡不只賣調酒,更讓創作以風味發聲。2025 夏季,推出全新第七季聯名酒單《文化發生之處》,邀請 8 位台灣當代設計師將創作語彙轉譯為 8 調酒,在你舌尖悄然展開一場視覺與味覺交會的深夜策展。

鄰近台北捷運信義安和站巷弄的「Bar Pine 松」就是這樣一間極具美學意識、設計友善且能安心獨酌的空間(圖:Bar Pine 松)

鄰近台北捷運信義安和站巷弄的「Bar Pine 松」就是這樣一間極具美學意識、設計友善且能安心獨酌的空間(圖:Bar Pine 松)

專為女性打造的感官酒吧體驗

由調酒師侯絮銨(Ariel Hou)主理的「Bar Pine 松」,是台北少數從女性視角出發、為女性量身打造的酒吧。Ariel 以自身需求為出發點,重新詮釋「酒吧」的樣貌,讓這裡成為女性能自在獨酌、安心落腳的場所。

在多數由男性主導的調酒與餐飲產業中,Ariel 以獨到的敏銳度與關懷思維,打造出一個處處為女性著想的場域,像是廁所的設計,她堅持配置兩間免治馬桶與柔和燈光,備有衛生棉、護墊、漱口水與牙線,甚至貼心準備毛毯給怕冷的客人,她說:「廁所對我來說不只是基本設備,而是整體體驗的重要延伸。」

這份細緻也延伸到服務流程中,Ariel 特別強調團隊的觀察與同理訓練:「聽到客人咳嗽或打噴嚏,我們會主動送上熱水。」她認為,好的調酒師應該同時是優秀的現場觀察者,從細節中讀懂每位客人的需求,用無聲的照顧讓人感到被理解與尊重。

調酒師侯絮銨(Ariel Hou)主理的「Bar Pine 松」,是台北少數從女性視角出發、為女性量身打造的酒吧(圖:Bar Pine 松)

調酒師侯絮銨(Ariel Hou)主理的「Bar Pine 松」,是台北少數從女性視角出發、為女性量身打造的酒吧(圖:Bar Pine 松)

以文化調製酒飲,呈現當地民情特色

「Bar Pine 松」成立來便以「風味來自生活與記憶」為核心理念,將感知轉化為可飲用的語言,將生活中的微觀體驗轉化為設計敘事——從酒單設計到整體策展,從傳統菜市場、台灣本土魚類、植物花卉到夜市文化,不斷挖掘生活裡的日常元素,並將這些記憶中的場景與味道,層層堆疊進每一杯酒中,賦予飲品全新的故事性與溫度。

今年夏天,以「文化發生之處」為主題,推出第七季全新聯名酒單,展現酒吧不只是飲酒場所,更是文化與創作靜靜發生的感官場域。Ariel 與團隊攜手 8 位來自不同創作領域的台灣當代設計師,包括將他們各自的設計語彙轉化為一杯杯有溫度的調酒,讓文化透過風味進入舌尖。

此次聯名設計師橫跨多元領域,包括珠寶設計師 Olivia Yao 將枝椏珍珠戒指《Gaia Perle Golden Ring》所蘊含的自然柔韌與珍珠光澤,以琴酒、奇異果、炭香青椒與岩蘭草描繪出一杯如飾品般貼近肌膚的酒。插畫家 Crystal Kung 選擇以通化街的生活景色作為起點,讓咖啡與 Mezal 炭燻混入水蜜桃與黃玉蘭的香氣中,重現城市黃昏的節奏;Leslie Wang 用一份「台式早餐」的記憶調製出大麥紅茶與紅糟的溫柔碰撞,喚起旅居者口中的家。

Leslie Wang 把「台式早餐」的記憶,攜手酒吧共創風味調酒(圖:Bar Pine 松)

Leslie Wang 把「台式早餐」的記憶,攜手酒吧共創風味調酒(圖:Bar Pine 松)

插畫家 Crystal Kung 選擇以通化街的生活景色作為起點,讓咖啡與 Mezal 炭燻混入水蜜桃與黃玉蘭的香氣中(圖:Bar Pine 松)

插畫家 Crystal Kung 選擇以通化街的生活景色作為起點,讓咖啡與 Mezal 炭燻混入水蜜桃與黃玉蘭的香氣中(圖:Bar Pine 松)

產品設計師 YANKO 楊格 的創作中,則可以看到他長年對老音響的修復與錄音機制的沉迷。他以手工整理與調校的卡帶機、耳機錄下六首歌,構成《Analog Spirit / Stereo Solitude》,酒款則以龍舌蘭為軸,加入當歸、無花果葉與香杉構成的木質、草本、果香結構,宛如一段需要你靜心對待的聲音旅程——這是一杯需要「聽」的酒,而何庭安、顏伯駿與廖小子則分別以品牌識別、香料藝術與顏色組合,將幽默、詩意與實驗精神,交付給飲者,用味覺收下。

對於此次聯名,Ariel 表示:「每一位設計師都有不同的語言,有人是線條、有人是金屬、有人是聲音或地方記憶,我只是幫他們轉成能喝下去的版本。」這些作品不只是概念與形式,更是一杯杯等待被感知、被理解、也被啜飲的語言載體。風味成為了創作者與飲者之間,最真實而溫柔的中介。

這些作品不只是概念與形式,更是一杯杯等待被感知、被理解、也被啜飲的語言載體(圖:Bar Pine 松)

這些作品不只是概念與形式,更是一杯杯等待被感知、被理解、也被啜飲的語言載體(圖:Bar Pine 松)

從飾品的觸感、聲音的質地,到早餐、通化街、御札文化等生活記憶,這些創作不掛在牆上,而在杯中被品味,成為可飲用的故事。「Bar Pine 松」讓酒不只是飲品,而是創作者與飲者之間真實、柔軟的語言交換,在這裡,文化不張揚、不喧嘩,而是悄悄地、緩緩地,以味覺為媒介,發生在你舉杯之間,也讓每一位來客喝得安心與愜意。

iLady 提醒:未滿 18 歲禁止飲酒,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延伸閱讀:

專訪|從護理系到調酒師!侯絮銨在「Bar Pine 松」實踐女性友善的酒吧風景

高顏值又好吃!台北女生最愛 5 間質感餐廳,閨蜜聚餐、生日慶生都合適

全球百位女廚 27|專訪施柔安從甜點到菜單設計,打造現代韓式 Vibe Dining 體驗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