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玩具攻佔台灣!從販賣機到實體門市都是「泡泡瑪特」,排隊也瘋搶?

by jjhkasAlice.P
盲盒玩具攻佔台灣!從販賣機到實體門市都是「泡泡瑪特」究竟擁有什麼魔力,排隊也要瘋搶?(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近年走在街頭,不難發現每個人手上幾乎都有一個神秘盲盒,甚至經常能看到為了購買盲盒而排起的長長隊伍,可見盲盒風潮正在逐漸席捲台灣,這種隨機抽選的玩法,不僅激發大眾好奇心,更成為現代消費文化的一部分。引領這股風潮的,正是來自中國盲盒龍頭「泡泡瑪特(Pop Mart)」,然而盲盒玩具到底藏有哪些魔力,即使排隊也要搶到?

「泡泡瑪特」是繼阿里巴巴、SHEIN 後深入美國市場的中國零售商(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泡泡瑪特」是繼阿里巴巴、SHEIN 後深入美國市場的中國零售商(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中國盲盒龍頭「泡泡瑪特」年銷售達 60 億人民幣

中國北京「泡泡瑪特」於 2010 年成立,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精緻的產品迅速贏得了年輕消費者的心,品牌專注於推出各種具有藝術感的盲盒玩具,並與多位知名藝術家合作,打造出獨特的系列,從可愛的卡通角色到充滿創意的設計,每一款產品都讓人眼前一亮。

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目前「泡泡瑪特」已進軍全球 30 個國家、全球店舖超過 450 家,被譽為是繼阿里巴巴、SHEIN 後滲透美國市場的中國零售商,於 2023 年全年銷售額為 63 億人民幣,2024 銷售上半年相較去年增長高達 62 %,盲盒經濟潮已強勢來臨。

據官方統計 2024 年銷售額預估邁向 15 億台幣(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據官方統計 2024 年銷售額預估邁向 15 億台幣(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對此,台灣公關 Sabrina 表示:「『泡泡瑪特』於 2022 年 9 月來台灣,先是販賣機,之後才是盲盒店,過去品牌也都是先採取販賣機到國家或區域,因為成本跟運營方式簡單,可以先讓販賣機在地方運行一至兩年,累積市場與粉絲後再評估開設實體門市的可能性。」

現在看來,台灣北中南都有「泡泡瑪特」據點,比方台北西門商圈的旗艦店、台中新光三越櫃位及高雄夢時代快閃櫃等,讓民眾能親自購買,據官方統計 2023 年台灣銷售約 7 億台幣、2024 年預估邁向 15 億台幣、2025 年則放眼 20 億台幣。

親民價格好入手 讓藝術角色走進大眾視野

盲盒文化不僅是一種消費現象,也為藝術的成長提供了新的平台,以台灣銷售前三名的角色 MOLLY、LABUBU 和 Dimoo 為例,這些角色的成功不僅在於它們的可愛設計,更在於背後的藝術家與創作理念。

來自香港設計師王信明(Kenny Wong)之作的 MOLLY 為元老級 IP,以小女孩畫家形象聞名,湖藍色的大眼睛、傲嬌嘟嘴的小表情,夢想把所有天馬行空都畫下來,喚起人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也激勵大家追求夢想。

元老級的 MOLLY 有著不同的形象,吸引人們收藏(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元老級的 MOLLY 有著不同的形象,吸引人們收藏(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LABUBU 的可愛程度,連 BLACKPINK 的 Lisa 也喜歡(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LABUBU 的可愛程度,連 BLACKPINK 的 Lisa 也喜歡(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LABUBU 為香港設計師龍家升創作,曾以北歐神話為靈感推出繪本的他,以此建構「The Monsters」系列形象,透過黑白線條、狂野筆觸,讓 LABUBU 這個角色一舉成名,獲得廣泛的關注和喜愛,連 BLACKPINK 的 Lisa 也深陷其中。

DIMOO 則是出自中國設計師 Ayan 之手,將靈動大眼、精巧臉龐的小男孩形象結合動物元素設計,打造出一個充滿力量且勇於冒險的溫暖模樣,具有撫慰人心的能力。

DIMOO 是夢幻溫暖的小男孩形象(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DIMOO 是夢幻溫暖的小男孩形象(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盲盒玩具的誕生,其實相較於傳統藝術品來得平易近人,大眾可以透過親民的價格接觸藝術,並吸引到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促進對藝術的欣賞和理解,從而推動了藝術的普及,想來這是盲盒風潮的附加價值。

高房價與低薪夾擊,開盲盒只是為了小確幸?

在台灣,年輕族群面臨著高房價、低薪資的情況,基於躺平的心態逐漸出現,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投資自己能掌握的物件,因為把金錢投注在買盲盒玩具上,所獲得快樂遠大於買房買車,進而促進盲盒文化的興起,而這樣的心態也被稱之為「悅己式消費」。

隨著「悅己式消費」的來臨,許多人希望透過收藏盲盒來獲得小確幸和成就感,這種趨勢不僅讓盲盒成為情感寄託的載體,也使其成為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公關 Sabrina 認為:「台灣人追求小確幸,加上盲盒在未知情況下會有預設心態,人心會追求符合自己的猜測和期待,所以如果是猜對了、拿到了就會開心。」

此外,加上社群媒體的助長,每出一次新品或是限量商品,平台上都會湧現「開盲盒」的群體文化,形成一種互動與交流,聚集起一票盲盒愛好者。人們可以藉由受歡迎的角色,如 MOLLY、LABUBU 和 Dimoo,展現個人品味和獨特風格,盲盒不再只是玩具,而是年輕族群集體生活的文化象徵。

筆者喜愛的 Cry Baby 聯名飛天小女警作品(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筆者喜愛的 Cry Baby 聯名飛天小女警作品(圖:泡泡瑪特 POP MART)

以筆者為例,作為理性收藏盲盒的一員,每次開盒的瞬間都充滿了期待和驚喜,這種小小的愉悅感在繁忙的生活中確實提供了心靈慰藉,透過社群分享,我也能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彼此的開盒經歷。

然而回到現實,個人認為買盲盒為了開心很正常,因為這反映在當前時代環境,人們所開啟的心理應對機制,這種方式讓人能夠在壓力中尋找快樂,隨之也能在紓解壓力後,繼續迎接人生的挑戰。

延伸閱讀:

日本燒鳥居酒屋「鳥貴族」憑什麼受年輕女性喜愛?專訪社長大倉忠司揭秘心法

【全球百位女廚】泰國明星女廚 Pichaya Soontornyanakij 以泰中佳餚奪星、助女性圓廚藝夢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