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粉紅月,也就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我們常聽到一些坊間謠言、迷信,就誤以為自己只要「這麼做」、或是符合條件就可能得乳癌⋯。事實上,不管是罹患乳癌或是任何癌症都「沒那麼簡單」!筆者特別請來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和我們一起討論網路上比較普遍的「乳癌迷思」,藉由周旭桓醫師的專業來替 Lady 們解答吧!
迷思 1:胸部摸到硬塊就是乳癌徵兆?
「硬塊」這個詞總是能讓女性瞬間緊張起來,每年十月的國際乳癌防治月,這個話題更是熱門。不過,周旭桓醫師聽聞笑說:「雖然乳癌的常見徵兆是硬塊,但⋯也不是摸到感覺硬硬的,就是乳癌啦!」他接著解答,摸到乳房覺得似乎有硬硬的一塊,這最常見的情況是乳房纖維囊腫的變化,看到「囊腫」兩字,先不要緊張!這和我們的月經週期、賀爾蒙變化有關,不代表就是有問題。
當月經來臨的前後,我們體內賀爾蒙會開始產生波動,乳腺會有纖維囊腫的變化,有些會生成水泡,因此有囊腫變化的乳腺摸起來就會一粒一粒、硬硬的,就是我們平時常摸到的「硬塊」。周旭桓醫師特別強調,每個女性都應該要認識自己的乳房,平時就應該熟悉它的形狀、大小及觸感,如果發現胸部的狀態跟平時不一樣,就建議找醫師檢查。
周旭桓醫師還特別提供 Lady 們一個檢查的重要技巧:「不要用捏的!」而是應該用手指按壓檢查。他說:「因為真正的乳房組織本來就是偏硬的,妳用捏的,當然怎麼捏都覺得硬硬的。」最佳的檢查時間是在月經結束後,因為這時候的乳房組織狀態最穩定。最後,如果真的搞不清楚硬塊到底是怎麼回事,與其整天擔心,不如直接找乳房外科醫師諮詢,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迷思 2:罹患乳癌就一定要切除乳房?
筆者只要和別人談到乳癌治療時,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那是不是要切除?」、也有人說:「早點發現就不用切除了吧?」周旭桓醫師告訴我們,實際情況比想像中複雜了點。
乳癌的治療方式有手術切除、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等;以切除來看,主要分為部分切除和全切除兩種,這取決於腫瘤大小和乳房比例,並不是單純看癌症期數。更重要的是,對於晚期的乳癌病患,開刀切除反而不是最佳選擇,周旭桓醫師說,通常晚期的病患,癌細胞可能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這時就會建議採用藥物治療,像是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
「癌細胞的確很頑強!」周旭桓醫師解釋道,「但這不代表我們只能選擇最激進的方式。早期的乳癌確實都應該要切除,這是為了預防擴散、能夠一勞永逸。但具體怎麼切,切多少?都需要根據每個病患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迷思 3:乳癌一定會復發?
復發這個問題,我想是許多病友內心最害怕的事情,會不會復發?會!一定會嗎?不一定!周旭桓醫師說:「這是一個機率的問題,且越早期處理,復發的機率就越低。」
周旭桓醫師分享,很多乳癌患者並不是手術開完刀、乳房切除,整場病程就結束了。為了降低復發風險,通常還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或是服用抗賀爾蒙的藥物,且一般要持續五年之久。這些後續治療的目的,都是為了殺死可能已經「偷跑出去」的癌細胞。
服用抗賀爾蒙藥物的病友可能會出現更年期的症狀,有些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則會真正進入更年期。這個漫長的治療跟回診過程,不僅是對身體的考驗,更是對心理的嚴峻挑戰。周旭桓醫師表示:「即使復發的機率再低,很多病患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抽血、拿連續處方箋時,都曾坦言要來醫院前的心理壓力很大、甚至晚上也睡不著。」周旭桓醫師感同身受的說,這提醒我們,醫護人員給予病友生理的治療之外,心理支持同樣重要。
迷思 4:沒生小孩的女性,比較容易得乳癌?
我們前面說復發是機率問題,這題迷思周旭桓醫師回答:「這就是統計學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國外確實有不少研究做過統計,實際調查了「沒有生育的女性」及「有生育的女性」兩者罹患乳癌的比例,結果「沒有生育的女性」確診數比較高,但這一定準嗎?很難說。
周旭桓醫師分析,從臨床上來看,可能會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有:初經來得比較早的人、比較晚停經的人,這是因為她們體內賀爾蒙作用的時間較長。此外,是否有經歷過懷孕、是否餵過母乳,因為這會影響乳房、乳腺分泌的構造,進而增加乳癌風險也是有可能。
周旭桓醫師強調,這些都是統計意義上的關聯,而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換句話說,沒有生育經驗的女性不必過度擔心、而有生育經驗的女性也不能掉以輕心,最重要的還是保持正常作息、定期檢查。
迷思 5:胸部大容易得乳癌?
周旭桓醫師斬釘截鐵地說:「胸部大就容易得乳癌,這完全沒有關係。」他表示,真正有關係的是乳腺的密度,而不是胸部的大小。
乳房密度可分為 4 類,第一是全脂肪,再來則是乳腺體密度鬆散,第三為緻密但不均勻,最後則是整個乳房非常緻密。一般年輕女性都是有高比例的乳腺組織、少量的脂肪組織,隨著年齡增長,約 50 歲以上的女性,乳腺就會開始退化,脂肪組織會慢慢取代乳腺。
在醫學上乳房緻密罹患乳癌的風險,高於脂肪性乳房,醫生可以透過乳房攝影來判斷是否屬於緻密型乳房。不過周旭桓醫師強調,並非緻密型乳房的女性就一定會得乳癌,別自己嚇自己!
面對乳癌風險 會恐懼但別逃避
沒有人希望自己生病、而且還是癌症,所以會因為一些謠言就產生恐懼和焦慮是可以理解的;這篇幫忙大家解惑迷思,也不是想恐嚇讀者說:「齁~你這樣風險很高喔~」而是想告訴大家,不應該讓錯誤迷思、害怕心理擾亂我們的生活,擁有正確的知識及定期的檢查,就是最好的防護。記住周旭桓醫師說的:「了解自己的身體、保持正確的認知觀念才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
十月粉紅月|外帶咖啡、買熱食都是致癌因子?檢視生活習慣才發現「我與乳癌的距離」好近!
十月粉紅月|做了乳癌切除手術,為什麼選擇不重建乳房?「我不想假裝沒有失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