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百業 34|電影造型師媛梓的一天:「服裝組的拍片日常,經常是狼狽的搶灘戰」

by Sally.H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在戲劇的世界裡,角色的服裝不只是布料與配件的組合,更是角色性格、時代背景與情感狀態的視覺語言。而這門「語言」的塑造者之一,便是電視劇、電影的造型指導。

當觀眾在銀幕前欣賞一場場震撼人心的戲劇時,鮮少有人知道,在幕後,有一群造型團隊正為每個細節奔波不已。

這次,我們專訪了電影服裝設計、造型指導媛梓(戴家媛),一位從時裝界轉戰影視圈的造型專家。她不僅參與了多部影視、MV 廣告的服裝設計,也見證了影視產業的變遷與挑戰。透過她的故事,我們不僅能理解造型指導的幕後世界,也能看到一個女性在不同人生角色間的轉換與成長。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造型指導的工作內容:從視覺語言到角色塑造

在造型設計過程中,媛梓通常會先與導演、美術、編劇進行深入的討論。「導演和編劇是大腦,他們提供故事的架構,我們則是將角色的形象具象化。

她強調,每個造型的決定都不是隨意的,而是根據角色的背景、個性、生活方式精心設計。例如,在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賈靜雯飾演的新聞主播角色不可能穿成衣品牌,而是必須符合角色的生活樣貌與社會地位,這就需要造型指導精準拿捏。

媛梓造型指導作品《奇蹟的女兒》。(圖/媛梓 提供)

媛梓造型指導作品《奇蹟的女兒》。(圖/媛梓 提供)

 

造型與美術的緊密合作

「造型指導的工作是所有與人的視覺相關,場景則是美術負責。」媛梓解釋,她與美術指導是片場裡最緊密的合作夥伴之一,彼此需要共同確保電影的視覺一致性。

例如,演員身上的血跡可能由她負責,地上的血跡則是美術的工作,而臉上的血則可能由化妝團隊負責。這種精細的分工,讓每個鏡頭都能達到導演想要的效果。

除了服裝,化妝與髮型也是造型指導的一部分,除非導演有特別指定,否則通常由造型指導來決定。「好的造型能幫助演員入戲,讓他們在鏡頭前更有安全感,這對表演來說至關重要。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造型指導的拍片一天:從凌晨開始的「戰鬥」

電影造型指導的工作,並不只是挑選衣服這麼簡單。實際上,他們的日常更像是一場體力與腦力的雙重戰鬥。

拍片現場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搶灘戰。」媛梓笑著說,拍攝大場景時,她和服裝管理師會負責準備所有人的服裝,有時甚至要應對三百名臨時演員的造型需求。

一天的工作通常從凌晨開始,造型團隊需要整理所有服裝,確保沒有任何遺漏、標記好每套造型之後,再趕往片場卸貨。「通常早上我們會穿得很輕便、戴好手套,一箱箱把造型運到現場。」

接著幫演員穿戴、在片場待命和整理服裝配件,拍攝結束後,服裝組的工作還沒完。「下戲後,我們還要去自助洗衣店洗衣服、整理和準備隔天的拍攝。」這些辛苦的過程,往往是觀眾無法看到的。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入行契機:從時裝圈到片場的轉折

與許多電影工作者不同,媛梓的職業起點並非影視圈,而是時裝界。她曾在英國與台灣學習服裝設計,最初的職涯是在成衣品牌擔任設計師,後來也進入藝廊負責拍賣事務。當時的她,並沒有想過自己會踏入電影圈。

「一開始是因為辦時裝秀時,認識了髮型師、攝影師和一些拍片前輩,後來才開始嘗試造型工作。」她回憶,剛開始時,她以造型執行或貼身助理的身份學習,累積經驗。2008 年,她開始接一些小型拍攝案,直到 2012 年正式進入影視圈。

然而,從時尚產業轉戰影視產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裝圈是一個人人尊敬的環境,而片場則是個大家會在服裝旁邊抽菸的世界。」她直言,工作環境氛圍的巨大轉變,在當年對她來說,真的是一種文化衝擊。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造型師在拍片時,其實很狼狽

很多人以為做造型師就是美美的,但其實我們現場大多時候是很狼狽的。」大多人可能看習慣了時裝圈的光鮮亮麗,但媛梓坦言,片場的工作環境往往是灰頭土臉。

她提到,造型團隊不僅要負責服裝,還要搬運大量的服裝箱、臨場修補服裝,甚至有時還得親自動手縫補。此外,媛梓也提到服裝組其實大多是幾個女孩子一起,很少有男生要進服裝組工作,因此就算拍攝這天有上百位臨演,超過三百套的衣鞋造型,她們都得自己努力扛起來。

「我們的日常就是從髒亂堆裡面找出美感,真的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光鮮亮麗。」媛梓笑說:「所以我常常很感謝這些夥伴,他們真的很辛苦,又要搶灘、又不能美美的在現場。」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右)。(圖/媛梓 提供)

 

造型指導的最大挑戰:與導演心有靈犀

媛梓提到,造型指導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準確地解讀導演的需求。「導演通常只給抽象概念,我們要把它具體化。」

有些導演會提供非常具體的指示,但也有些導演的要求較為模糊,比如:「這個角色的服裝應該要有點憂鬱的感覺。」這時候,就需要造型團隊憑藉經驗與創意,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視覺語言。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造型視覺很主觀,但拍版定案的是導演,她笑說:「所以有時候,我們跟導演的關係像是在談戀愛,和演員也是,我們之間是否能雙向奔赴,會影響合作的順利程度。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造型指導的收入,給新手的建議

談及收入,媛梓坦言,現在的影視產業並不如過去蓬勃。「我剛入行的時候,國片市場還不錯,薪水也比較穩定,但現在變得比較不確定。」她表示,影視圈的薪資與產業狀況息息相關,接案模式讓收入不太固定,而廣告案雖然單價較高,卻可能要等三個月才拿到報酬。

我們聊到台灣影視圈近十多年來停滯的生態,媛梓說,她非常鼓勵年輕人入行勇敢嘗試,因為影視產業仍然需要新血來推動變革。「台灣片場很看資歷跟運氣,也看碰到的導演願不願意給機會。但終究,只有年輕人能促進這個產業變動。

「我當時在師徒制很重、不能帶手機進片場的時代(關乎信任感、演員安全感),跟現在資訊透明完全不一樣。時代和環境不一樣了,我希望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生態變得越來越健康。

最後,媛梓也補充表示:「影視產業是造夢的地方,你有很多東西可以在這裡實現。年輕人只要準備熱忱、喜歡冒險,能夠保持謙卑,不要覺得別人的挑剔是挑剔、學會換位思考,才是能讓你在這行業走下去的關鍵。」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專訪影視造型師媛梓。(圖/媛梓 提供)

 

現在與未來:多重身份轉換,拍片是犒賞

「我過去十多年都在做造型或拍片工作。所以一開始當媽媽有點惶恐,因為拍片不可能有哺乳室,生完孩子也不可能馬上恢復到以前的體力跟生活,我往後也不可能放棄陪伴小朋友的時間。所以,我就在想自己還能做什麼。」

當人生階段發生變化,媛梓的身份如今不再只有「造型指導」,隨著生活重心逐漸轉移,現在的她是一位母親,也經營自己的織品設計品牌、做藝術展、在實驗中學擔任藝術講師,各種斜槓的身份隨時切換。

相比過去,她現在更懂得在事業與家庭間取得平衡,「過去拍片是全職,現在反而變成我的休閒,是家人體貼我的 MeTime。」

最後,她也感性表示自己只要還有能力,未來會繼續熱愛和投入影視造型,「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是很好玩的馬戲團,能感受人的溫度跟趣味,所以我持續熱愛,也把這份職業當作我的犒賞。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通過工作換得薪酬和成就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有他不同的生活樣貌,從而刻畫出他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平時忙著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認識每一種工作的內容,因此 iLady 想以「各行各業的一天」帶大家在每篇專訪中認識一個人和一種職業。藉由欣賞另一個人的成長故事,為我們的生命拓展更豐富的視野。

延伸閱讀:

她。百業 33|電影化妝師 Paggy 的一天:從新娘秘書到拍片人生的美學挑戰

她。百業 30|影視美術指導文璟的一天:「我們服務劇本,而不是個人審美」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