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全球小朋友長大的迪士尼公主故事,總讓人感受到夢想與希望。然而,這些公主角色細緻入微的描繪,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像為現實生活提供了一面鏡子當我們沉浸在喜歡的故事角色時,很少停下來考慮她們的複雜性。
最近有心理學專家指出,其實這些公主角色背後的創作靈感,可能並非只是天馬行空的童話,如果深入探索這些公主的特質與行為,會發現她們的故事其實暗藏心理健康的議題,更為所有年齡層的觀眾帶來共鳴和療癒。
1. 冰雪奇緣・艾莎——重度憂鬱症
艾莎的冰雪魔法,她內心對自己身分的掙扎,以及對自己情緒的恐懼,甚至因為害怕傷害他人,選擇孤立自己,逃離家人與朋友,都像極了重度憂鬱症的象徵。憂鬱症患者常感到自責,並渴望隱藏自己的「不完美」,而艾莎她所唱的《Let It Go》不僅是一種自我解放,更是許多憂鬱症患者渴望擺脫枷鎖、接納自我的心聲。
透過艾莎的角色,讓觀眾能對那些正在歷經無形鬥爭的人產生同理;同時也提醒我們,當面對內心的黑暗,別害怕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這些情緒好好相處。
2. 冰雪奇緣・安娜——過動症
“ 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 安娜無法靜下來的精力充沛、冒失行為和強烈情緒起伏,讓人聯想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她熱情洋溢,但也常因衝動做出冒險的舉動,例如與漢斯閃電結婚或毫無準備就踏上找艾莎的旅程。
儘管 ADHD 患者在控制情緒與計劃行動上常遇挑戰,但同時也擁有無限的創造力與熱情。因為安娜的角色讓我們看到,她超越了疾病標籤,而是包容並善用這些特質潛力,讓生命更加豐富。
3. 小美人魚・愛麗兒——囤積症
愛麗兒的海底洞穴,收藏著數不清的人類物品,不僅無法捨棄這些「沒用但有情感價值」的物品,甚至為了追求更多而放棄自己的一部分,這讓人聯想到囤積症患者的行為。
囤積症反映了人們對失去的恐懼,但愛麗兒對她收集的物品的依戀不僅僅是好奇心,還表現出情感上的依賴和想到要與它們分離時的痛苦。這段故事讓觀眾看見愛麗兒的內心鬥爭,也傳遞了這類型患者面臨選擇時的內心掙扎和挑戰。
4. 勇敢傳說・梅莉達——迴避型人格障礙
公主梅莉達抗拒母親的期望,不願遵循傳統的婚姻安排,展現出迴避型人格的特徵。她對獨立的強烈渴望和開闢自己道路的決心雖然令人欽佩,但也掩蓋了對拒絕和誤解的根深蒂固的恐懼。
雖然她的行為看似叛逆,但實際上反映出迴避型人格障礙者對親密的焦慮與矛盾。最終,梅莉達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修復關係並非失去自我,而是在對社會接受的強烈渴望、對批評的恐懼之間找到了屬於她的平衡。
5. 魔髮奇緣・樂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被葛索爾囚禁高塔長達 18 年的經歷,在樂佩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創傷記憶。她雖然渴望自由,但在接近夢想時,內心常出現矛盾感:既懷疑自己的選擇,又害怕背離「母親」的命令帶來的後果。這種內心掙扎是創傷影響下常見的心理反應。此外,她的過度順從與自責心理,反映出長期受控環境對其自我認同的壓抑。
但最終樂佩透過逃出高塔、與尤金的相遇,重拾信任與愛,並勇敢面對過去的傷害。她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創傷不一定定義我們的人生,透過支持與勇氣,我們可以擺脫束縛,迎向希望與自由。
6. 白雪公主——強迫症
白雪公主的過度整潔與井然有序的行為,展現了強迫症(OCD)的特質。單看她一到小矮人家中,立即開始打掃,對事物的控制欲強烈,這種行為或許源於她對混亂生活的不安感——需要執行某些例行公事或儀式來減輕自己的焦慮。但因為白雪公主的樂觀與純真,巧妙溫和地傳達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掙扎和感受。
7. 美女與野獸・貝兒——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貝兒與野獸的愛情故事,常被解讀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象徵。她被強制囚禁,卻逐漸對綁架她的犯人野獸產生同理心,甚至超越外表深受對方的內在所吸引,兩人的愛情也逐漸改變野獸暴躁的個性。
有些人認為,他們是囚禁生活中的日久生情;也有人覺得是彼此內心善良而產生的真愛。但貝拉的故事也許更是想鼓勵觀眾探索善良、轉變以及超越自身處境的力量,特別是在特殊情況下,我們都可以試著以支持、理解和愛去克服逆境。
8. 灰姑娘・仙度瑞拉——依賴型人格障礙
仙度瑞拉長期依賴服務家庭和討好繼母,最終也是透過仙女教母的幫助與王子的拯救,才找到自己的幸福。因為缺乏自主性,她常需要外界的支持才能改變現狀,顯示出她依賴型人格的特徵。
然而,這樣的故事也反映了希望的重要性,讓我們知道,在困境中依賴他人並非弱點,而是重拾力量的過程。
9. 花木蘭——不完美恐懼症
木蘭對家庭的責任與對自身價值的追求,讓人想到不完美恐懼症(Atelophobia)。她害怕失敗,努力隱藏自己的缺點,特別是在她努力滿足家庭和社會期望的背景下,她勇敢地偽裝成男性來代替父親,不顧社會的限制,保護家人並證明自己的價值。
花木蘭的成長旅程告訴我們,真正的完美在於擁抱自己的不完美,並為理想勇敢努力。
10. 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精神分裂症
愛麗絲的奇幻冒險充滿幻覺與異常的邏輯,與精神分裂症的症狀類似。例如變大縮小的身體、說話的柴郡貓、與動物們的下午茶、紅心皇后、撲克牌士兵⋯。愛麗絲的經歷或許象徵了內心的矛盾與對現實的逃避,但她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奇想與創意並非疾病,而是理解和接納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
每位迪士尼公主都象徵了一種心理挑戰,或許是巧合,但她們的故事不僅帶來娛樂,更傳遞了希望與療癒。
透過這些公主的內心旅程,也讓我們知道心理缺陷並非弱點,而是通往成長的契機。希望你無論面對什麼挑戰,都能從她們的故事中找到力量,走向自我接納與幸福的人生。
延伸閱讀:
熱愛嚐鮮、關心身邊大小事?研究證實有「好奇寶寶」特質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你看不慣的人,可能是你的陰影?認識陰影心理學,才明白如何好好跟自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