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jour!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對編輯而言,早晨之所以美好,是因為能吃到令人滿足的餐點。平時多會關注法國飲食文化,最好奇即是法國的早餐文化,因為法文中的早餐名為 Petit-déjeuner,是以 Petit(意指小)加上 Déjeuner(意指午餐)組合而成,代表小午餐之意,獨特的命名,讓人好奇背後的歷史文化。
原來,法國早餐文化起源較晚,據法國旅遊局分享,最早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開始將麵包抹上奶油,或是浸泡在牛奶中享用。十七世界末期,土耳其咖啡傳入了法國,征服路易十六(Louis XIV)的味蕾,成為法國宮廷與上流社會的餐食之一。
直到十九世紀「早餐」一詞才在法國廣泛流傳,彼時城市中的麗人們喜歡以烤麵包配上加有牛奶或巧克力的咖啡,優雅地迎接新的一天;而在鄉村地區,麵包則常常搭配葡萄酒或濃湯,成為鄉間早餐的獨特風景。
隨著時間推移,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後因受到各國飲食影響,法國才從原有的可頌配咖啡,逐漸出現市面常見的歐陸式早餐,集結法國人最愛的麵包,一旁配有果醬、奶油、水果和咖啡,本篇編輯將介紹 3 家台灣咖啡廳,讓我們透過味蕾領略法國的餐飲歷史。
1. ACME
以推崇生活風格與美好餐飲出發的 ACME,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7 樓開設餐廳,店址緊鄰北藝最具話題性的「球劇場」,室內採用挑高兩層樓的落地曲面玻璃設計,使用餐區能引入充沛自然光。
另有戶外座位供選擇,白天能遠眺劍潭山景、日落則賞微醺夕陽,近期被譽為「21 世界最偉大女演員」的英國女星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也曾光臨。
餐食選擇有最具法式氣息的「經典草莓無花果法式吐司」,將裹有蛋液的吐司煎至外酥內軟,配上草莓、無花果、開心果仁、馬斯卡彭起司,再淋上楓糖漿、肉桂粉,一口咬下好滿足。
「巴西莓優格碗」使用希臘優格配上自家烘烤的燕麥、杏仁、南瓜子、果乾與新鮮水果,另可依照個人喜好搭配綠葉沙拉、全麥鬆餅等。
2. NUMÉRO QUATRE
隱身在松山文創園區附近巷弄,以日法混血早午餐聞名,空間風格散發法式風情,大面落地窗配上木質窗框,伴隨著綠植與花束點綴,令人有置身巴黎街頭的錯覺。天氣好時,編輯建議別待在室內,選擇露天座位吃點東西、曬曬太陽,更能享受屬於自己的慵懶時光。
店內餐點豐富多元,舉凡早午餐、鹹派、可頌、可麗露、巴斯克蛋糕,還有咖啡、氣泡飲及酒類。經典代表「酸種麵包、炒蛋、培根」集結口感微酸帶麥香的酸種麵包,嫩滑炒蛋與香煎培根,質樸中藏細節。
另有法國人喜愛的「杏仁可頌」外皮烤至酥脆,大口咬下呈現酥軟口感,頂端撒有糖粉與杏仁,再來杯咖啡就成了傳統法式早餐組合。
3. Café Le Cinq
因為想念巴黎街邊的咖啡館,店主在台北信義區巷弄開設了「Café Le Cinq」,希望重現早晨上班買可頌配咖啡,下班小酌美酒的愜意日子。初次到訪,編輯就被鵝黃色門框與外牆吸引,溫和色調顯得富具詩意,加上半開放的座位區設計,可以欣賞熙來攘往的街道風景。
來店一定要先喝杯拿鐵,滿溢著咖啡香氣,入口濃醇帶有乳香氣息,接續點份法國指標性美食「庫克太太三明治(Croque Madame Sandwich)」,據傳食譜源於 1910 年,常見於法國咖啡廳與酒館,店內以帶皮火腿、艾曼塔起司、法式白醬組成三明治,上方擺有半熟太陽蛋,旁邊則是沙拉,吃來飽足且富層次,是下回還想再造訪的舒適餐廳。
想感受法式早餐氛圍,不妨待休假日睡到自然醒,再選家心儀的餐廳造訪,點上一杯咖啡,讓香氣慢慢喚醒感官,再來份麵包或早午餐,享受獨有的靜謐與悠然時光。
延伸閱讀:
國外咖啡登台潮!日本%Arabica、越南Cong Caphe 4名店進駐,開啟味蕾巡禮
30+女性更愛吃素?5家台北蔬食風格餐廳展風味「鰻魚飯、炸雞」驚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