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歷過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愛情嗎?如果要談論藝術家中最深刻的愛戀,我想墨西哥知名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絕對榜上有名。
作為 20 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她用畫筆記錄生命的傷痛,更將愛情的激情與苦楚融入作品之中,尤其是她與「墨西哥壁畫之父」迪亞哥・李維拉(Diego Rivera) 相識、相愛、相伴、分離的經歷中,我們得以窺見她對愛情的執著與獨特見解,她的愛情觀並非典型的童話故事,而是一場與自己、與愛人、與命運的激烈抗爭。

芙烈達與迪亞哥的愛情故事,至今仍是藝術史上的傳奇(圖:IG@fridakahlo)
因為一場車禍 開啟苦難與藝術交織的人生
芙烈達於 1907 年出生於墨西哥,年輕時因為罹患小兒麻痺症,右腿較為瘦小,因此她總是習慣性穿著長裙。18 歲時,她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車禍,造成脊椎與骨盆受到極大損傷,甚至影響日後懷孕的可能性。
在積極治療的一年多後,芙烈達恢復了行走的能力,但她仍深受車禍後遺症的痛楚,一生中經過多達三 35 次的手術,最終右腿膝蓋以下還是必須截肢。
然而,在漫長的病痛與臥床時光,反而讓她拿起畫筆,將內心的痛苦與對生命的渴望化作藝術,意外開啟了她傳奇的繪畫之路。她的畫作充滿自傳式的元素,直接呈現身體的折磨與情感的糾葛,特別是對愛情的執著與掙扎,而這也成為她藝術創作的核心。

18 歲時,芙烈達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同時也開啟了她的繪畫之路(圖:IG@fridakahlo)
愛上大 20 多歲的迪亞哥 開始相愛相殺的狂戀
芙烈達與「墨西哥壁畫之父」迪亞哥的愛情糾葛,堪稱藝術史上最轟烈、最矛盾的戀情之一。在芙烈達 22 歲時與年長 20 多歲的迪亞哥結婚,成為迪亞哥第三任妻子,可兩人雖然在藝術理念上惺惺相惜,但感情卻充滿背叛與傷害。
因為迪亞哥風流成性,婚後仍與多名女子有染,甚至連芙烈達的妹妹也不放過,讓她痛苦不已,但即使飽受折磨,她仍無法割捨對迪亞哥的愛,於是她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報復,投入多段情感關係,這段充滿激情、痛苦與靈魂交纏的關係,深深影響了她的藝術創作,使她的畫作充滿愛與痛並存的情感張力。

迪亞哥風流成性,甚至連芙烈達的妹妹也不放過,讓芙烈達心痛不已(圖:IG@fridakahlo)
她曾說:「我這輩子經歷過兩場嚴重的意外,一次是車禍,一次是遇見迪亞哥,而最糟糕的是迪亞哥。」道盡她對愛情的矛盾與執著。
兩人曾在 1939 年離婚,但短短一年後又復婚,即便如此,婚姻仍舊不穩定,而在此心碎與心愛交織期間,也激發芙烈達創作出許多深刻描繪愛與痛的作品,如 《幾次割傷》(A Few Small Nips) 和 《兩個芙烈達》(The Two Fridas),展現她內心的掙扎與破碎的心靈。
最終芙烈達在無盡的情感拉扯與病痛中,於 47 歲時離世,她曾寫道:「我受過迪亞哥兩次背叛,一次是他的不忠,另一次是他離開我。」這場愛得極端、痛得徹骨的愛情,成為藝術史上一段傳奇戀情。

兩人曾在 1939 年離婚,但短短一年後又復婚(圖:IG@fridakahlo)
愛情是自由且獨立的 把握每一次的靈魂碰撞
雖然芙烈達深愛迪亞哥,但看著處處留情的另一半,她更不甘於一味忍受,而是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尋找慰藉。
當時,她曾與多位男女發生戀情,包括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美國攝影師尼克・穆雷(Nickolas Muray),甚至與知名女歌手喬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 擁有親密關係,這些戀情反映出她不受社會規範束縛,追求靈魂的碰撞與自由的情感表達的感情觀。

芙烈達看著處處留情的迪亞哥,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尋找慰藉(圖:IG@fridakahlo)
對芙烈達而言,愛情並非典型的忠貞或一對一的專屬關係,而是充滿激情、獨立與自主的愛,她認為愛情是一種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相遇,而非社會規範下的責任與束縛,因此縱使迪亞哥傷害了她,她仍無法放下兩人靈魂的羈絆。
最終,她用畫筆描繪自己的愛情故事,將痛苦轉化為力量,讓愛情成為她藝術與人生的一部分。
她曾表示「我不畫夢或惡夢,我畫我自己的現實。」這句話不僅代表她的藝術創作,也在隱喻她自身的愛情,即使傷痕累累、愛恨交織,仍是不顧一切、燃燒靈魂的朝戀人奔去,願意愛到最後一刻,直到生命結束為止。

芙烈達的愛情觀挑戰了傳統價值,讓人們重新思考愛的本質(圖:IG@fridakahlo)
我想,芙烈達愛過、痛過,但始終勇敢地活出自己,她的愛情觀挑戰了傳統價值,讓人們重新思考愛的本質,或許愛情並非完美無瑕,而是接納彼此的不完美,在痛苦與激情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模樣。
延伸閱讀:
她花了 21 年紀錄身為母親的自己,陪著兒子成長離家、打破母職刻板印象
她只是辦了一場《晚宴》卻引發轟動?看藝術家如何用餐盤、桌布來挑戰性別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