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一次無所事事、單純期待一個午後的太陽西下,是什麼時候嗎?
對大多數人而言,夏天不再代表冰淇淋、泳池和無盡的自由,而是加班、通勤、會議和日曆上密密麻麻的工作行程。長大後的我們,逐漸忘了暑假的感覺。不再有「放假倒數」的興奮,也不再有「今天做什麼都可以」的鬆弛。而歐美社群上近來流行的「High School Summer」趨勢,提醒了許多人:或許,我們都該為自己設計一場「大人的暑假」。
為什麼需要「大人的暑假」?
暑假,是一種心理狀態。它不只是學生的特權,更是一種久違的生活節奏:允許自己喘口氣、放下效率邏輯、重新感受純粹快樂的可能。
當我們長期身處高壓的職場與生活環境中,大腦與情緒往往都處於「應對模式」。一旦失去了休息與想像的空間,生活便像一條永無止盡的跑步機,不斷前進卻不知方向。
一場「大人的暑假」,正是從這種內耗中暫時抽離,讓身體和心靈慢下來的契機。
這樣的暑假,不一定要請長假出國旅行,也不需要排滿行程。它更像是一種態度:用一種柔軟的方式,重新感覺生活。

給 30+ 歲大人的「微暑假」提案。(圖/Pexels)
「大人的暑假」可以是什麼模樣?
你可以為這個夏天訂下自己的「童趣清單」。不需要遠行,也不必豪華,只要能讓你重拾當年暑假的感覺,它就成立了。
1. 吃零食的儀式感
長大後,我們習慣把零食當成偷懶或放縱的小罪惡,但在暑假,它可以是一種光明正大的快樂。挑幾樣童年時最喜歡的零食,認真地鋪在餐桌上,泡一杯冰飲,像辦一場小型派對一樣,為自己慶祝一個平凡的夏日傍晚。吃零食不只是補充熱量,而是提醒自己:生活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可愛。

給 30+ 歲大人的「微暑假」提案。(圖/Pexels)
2. 放學後都去哪裡玩?
還記得小時候放學後最期待的,是和朋友一起去的那家小吃攤、遊樂場,還是單純在巷口鬼抓人?現在的我們,也可以為自己安排「大人版放學後」。也許是下班後直奔夜市吃個鹹酥雞,或是去海邊看場日落。給自己一個固定的「放學行程」,讓每天結束時,不只有疲憊,還有期待。
3. 做些無用但很快樂的事
暑假的魔力,在於做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像是花一下午拼拼圖、認真畫一幅只有自己懂的塗鴉、在房間搭建小小的被窩城堡。這些無用的小事,不會為人生履歷加分,但會讓心情悄悄補血。允許自己無目的地玩耍,是長大後,對自己的另一種照顧。

給 30+ 歲大人的「微暑假」提案。(圖/Pexels)
4. 小時候暑假聽的歌
還記得學生時期夏天的播放清單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屬於暑假的主題曲。可能是五月天〈溫柔〉、S.H.E〈熱帶雨林〉,或是 Katy Perry 的〈California Gurls〉、Flo Rida 的〈Whistle〉⋯⋯。
這個夏天,不妨重新整理一份「我的暑假播放清單」,那些第一次聽就上癮的流行歌,或是跟著朋友在便利商店前大聲哼唱的旋律。這些聲音,是記憶裡的青春密碼,也是一種心理的reset鍵。讓音樂帶你穿越時間,回到那個笑聲很大的自己。
5. 無所事事的散步兜風
有時候,最好的暑假冒險,不需要目的地。傍晚時分,隨意穿上涼鞋,拿著耳機,沿著城市的邊緣走走;或是開著車在陌生的小路上慢慢兜風,聽著廣播隨機播放的老歌。當世界不再被目的和行程填滿,風和路燈的光影,便能成為最真實的陪伴。

給 30+ 歲大人的「微暑假」提案。(圖/Pexels)
放假的不是時間,而是內心
也許你依然得早起上班、依然要在城市裡奔波,我們習慣將「好好生活」等同於高效與產出,但事實上,一個真正健康的狀態,是容得下空白與混亂。
所謂「大人的暑假」,並不是複製學生時期的無憂生活,也從來不是靠幾天假期堆積出來的,而是一種允許自己鬆開、慢下來的心情。
當你願意為自己安排一杯專屬的冰飲、一場沒有目標的散步,或一首只屬於你的夏日歌單時,生活便開始悄悄地改變了。
在這樣的「大人暑假」裡,我們學會放下對時間的焦慮,允許自己偶爾迷路、發呆、慢吞吞地活著。學會相信,即使沒有明確的成果或目的,這些小小的快樂,也是重要的。因為真正能讓人重拾動力的,不是短暫逃離現實的遠行,而是每天生活中,那些微小卻真實的自由感。

給 30+ 歲大人的「微暑假」提案。(圖/Pexels)
讓快樂,不再成為奢侈
暑假從來不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厲害,而是讓你更快樂。而當快樂與能量回來了,動力自然會在無形中浮現。我們都值得一場自己的暑假。
不論你今年幾歲,在哪裡工作,生活是否一團亂,都可以在這個夏天,為自己按下暫停鍵。你不再只是被推著走的成年人,而是那個仍然記得如何快樂的自己。
試著讓這個夏天,成為你心中重新發亮的時刻。不為別人,只為了不想再錯過與自己相處的機會。願我們都能在這個盛夏,找到自己心中的涼風和陽光。
延伸閱讀:
正被「假獨立」掏空你的心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女王,撐起平凡日常也是偉大
幫你了解自己的 7 個提問:如果沒有批評,我會想當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