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是一個複雜且敏感的議題,儘管現代醫學的進步已經能夠解釋許多不孕症的成因並提供相應的治療方法,但仍有許多迷思在社會中流傳,導致不孕夫妻承受著不必要的壓力與困惑。這篇整理 4 個常見迷思,邀請知名生殖中心吳兆昀醫師來幫忙解惑,期待各界可以更理性看待不孕症。
迷思1:年輕就是本錢?
許多人認為,年輕的夫妻不應該擔心不孕的問題,因為年輕就是最好的生育本錢。這種觀念在傳統社會中根深蒂固,但現實情況並不完全如此。
吳兆昀醫師說,雖然年輕的確是生育的優勢,因為卵子的品質與數量隨著年齡增長下降,男性精子活動力也同樣會隨著年齡衰退。
但這並不代表年輕就一定能輕鬆懷孕。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對年輕人的生育能力造成影響。例如,長期接觸環境賀爾蒙(如塑化劑、PM2.5 等)以及飲食中吃進過多的加工食品,就可能會影響賀爾蒙分泌,導致生育功能減弱。
除此之外,許多年輕夫婦選擇晚婚晚育,這使得他們在準備生育時,已經過了最好的生育年齡。因此,年輕雖然是優勢,但並非萬能的保證。
迷思2:不孕就是女生的問題?
在許多傳統社會中,不孕往往被歸咎於女性,這種觀念導致許多女性在婚姻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然而,現代醫學研究早已證實,不孕問題可能來自於男女雙方,甚至有時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據統計,大約有 40% 的不孕問題源於女性因素, 40% 源於男性因素,剩下的 20% 則是雙方共同作用或原因不明。女性的不孕問題通常與卵巢功能、輸卵管堵塞、子宮異常(如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等有關,而男性的不孕問題則多與精子數量不足、精子活動力低、精子製造異常等有關。
因此,不孕症不應該只歸咎於女性。夫妻雙方應該共同面對這個問題,進行全面的檢查與治療,這樣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
迷思3:服用治療不孕症的藥物會導致癌症?
在不孕症治療中,藥物治療是一個重要的手段,然而不少人擔心這些藥物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特別是女性,對於長期使用排卵藥物或激素療法心存疑慮。
現實情況是,現代醫學使用的排卵藥物和激素治療,已經過長期的臨床試驗與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核,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多項研究顯示,這些藥物並不會直接導致癌症。吳兆昀醫師解釋,癌症是一種複雜原因構成的疾病,並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如有家族癌症史或已存在癌前病變,就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謹慎使用這些藥物。
此外,醫療過程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藥物的劑量與使用時長,以減少風險。因此,對於大多數備孕者來說,適當的使用治療藥物並不會增加罹癌風險。
迷思4:打排卵針會提早更年期?
排卵針(排卵刺激藥物)是促進女性排卵的一種常見治療方式,特別是在試管嬰兒等人工生殖技術中被運用。然而,部分女性擔心這類藥物會過度耗損卵巢中的卵泡,導致卵巢功能過早衰退,提前進入更年期。
這種擔憂並非完全無根據,但也不必過度恐慌。吳兆昀醫師表示,每個女性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形成卵子的數量,在還沒長程卵子前,便是以卵泡存活在卵泡池,隨著月經周期形成卵子、排出卵巢逐漸消耗。
一般來說,一個女性在她的一生中,只有少數卵泡會成熟並排出卵子,絕大多數卵泡在還未成熟時就會自然凋亡。排卵針的作用是刺激更多卵泡在同一周期內成熟,從而提高受孕機會。
儘管排卵針可能會加速部分卵泡的成熟與排放,但這並不會縮短一個女性的生育年齡限制或導致提早更年期。實際上,排卵針的使用是醫師經過嚴格計算與考量後的結果,意在幫助備孕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懷孕的機率。
不孕症是一個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成因可能涉及生理、心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打破傳統觀念與迷思,正確認識不孕症,對於夫妻雙方都相當重要。
現代醫學已經能夠為大多數不孕患夫妻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夫妻雙方需要共同承擔責任,面對挑戰,積極配合治療,這樣才能提高受孕的機會,實現擁有下一代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