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職場上,有沒有碰過這樣的人?上班時,某些同事或主管成天只顧著滑手機、攤在辦公椅看著手機笑出聲,到茶水間泡咖啡聊是非、或是中午外出吃飯總是慢慢踱回辦公室,慢悠悠又一副不上心的樣子,怎麼看都像在偷懶。然而,看似無所事事的他們,卻總能在面對關鍵時刻跳出來,運用自身所長解決當下的危機,讓我不禁想起曾在商用企業管理書籍上,翻閱到的「懶螞蟻效應(Lazy Ant Effect)」。
什麼是「懶螞蟻效應」呢?這是「日本北海道大學」農學研究生院進化生物研究小組的研究,在教授長谷川英佑的帶領下,研究團隊將 90 隻黑螞蟻分為 3 組蟻群,仔細觀察牠們的進行活動。初期發現多數螞蟻都辛勤地尋找食物來源、搬運食物歸巢或是照顧幼蟻,僅有少數螞蟻成天東張西望、無所事事,能混就混、完全沒在工作,研究人員便在這群螞蟻身上做記號,並稱其為「懶螞蟻」,隨後斷絕蟻群的食物源頭,才發現平日勤快打拼上攻的螞蟻們,面對突然狀況一籌莫展,令人驚訝的是懶螞蟻站了出來,並引領蟻群轉移到新發現的食物源頭。
原來,看似懶散混沌的「懶螞蟻」不是沒做事,而是把時間花在研究與偵查,四處探尋新的食物可能,確保蟻群仍有可靠的食物來源,避免未來斷炊的可能。有趣的是,2017《Integrative Comparative Biology》期刊中,行為生態學家 Daniel Charbonneau 透過蟻體彩繪,在勤奮螞蟻與懶螞蟻的群體中,發現懶螞蟻看似無作為,實則在基於儲備勞力,直到關鍵時刻才會上場,即是懶於雜務,勤於動腦的象徵,延伸到人生中,類似懶螞蟻的存在也顯得格外重要。
職場中的懶螞蟻,偷懶都是在動腦
身邊朋友曾笑說,當老闆問起怎麼偷懶不工作,那就用「懶螞蟻效應」來擺脫主管詢問,讓一票好友在討論中笑出聲。但仔細想來,蟻群猶如人類社會的縮影,職場上得有努力衝刺的工蟻,也得有引領蟻群突破的懶螞蟻存在。
台灣職場分工明確,想當隻懶螞蟻可不容易,得具備觀察力、決策力、創新力及高效能,並在看似玩樂或發呆的期間,思考出策略或創新規劃,引領專案任務或團隊跳脫既有方向,突破瓶頸,找到出口。說到底,看似無所事事的懶螞蟻,其實是在激活腦力,悄悄觀察周邊所有的可能,縱使在他人眼裡可能會認為在偷懶,卻是組織成長的關鍵。
懶螞蟻的智慧,讓我們理解得在工作中找到平衡,如同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女主角東山結衣(吉高由里子飾演)善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堅持每天準時下班,留出額外的空間去思考創新及放鬆,這樣的工作方式,不僅能減少因過度工作疲勞和壓力,還能保有身體與心理的健康。
適時的懶惰,也能好好經營愛情和友誼
懶螞蟻的智慧除了能在發揮在職場上,人際關係也適用。處於曖昧階段時,部分人多會急於確定對方的心意,但其實能適時地放慢腳步,別急著求表現或結果,而是在交流中觀察彼此的需求和情感變化,認識自己、也認識對方,理解彼此的相處模式、興趣喜好與價值觀,逐漸加深關係後找到相處的契合,再成為戀人或伴侶也不遲。
這種方式,也能預防因快速建立關係後,後續出現識人不清的狀況。以韓劇《低谷人生》為例,原是高中競爭對手的南荷娜(朴信惠飾演)與余正宇(朴炯植飾演),在人生低谷時再度相遇,彼此療癒相伴、學著堅強、懂得反抗,最終走到一起。
面對友誼,則能從懶螞蟻的智慧中學習,真正的朋友並非要每天緊密聯繫才叫好朋友,而是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上,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和對方,各自在生活中打拼體驗生活,就像是韓劇《酒鬼都市女人們》的主角們,當某一方身體健康亮紅燈,或是工作上遇到困難,需要幫忙時再挺身而出,聆聽彼此的想法、適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才是經營友誼的長久之道。
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生活節奏又飛快,想想我們都需要適時學習「懶螞蟻效應」中的智慧,為人生好好蓄力。在該放慢腳步的時候,給自己留點空間,觀察環境、調整狀態,直到需要站出來的那刻,再全力以赴,解決問題,既能保有身心的健康,又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最佳表現,讓自己活得既自在又漂亮!
延伸閱讀:
50歲就是新30歲!台美掀起「中年追愛潮」3大尋愛秘訣:擁抱自我,才能收穫真愛
「終於,我繳清了房貸,然後住進養老院」從日本長輩的詩詞大賽,一探銀髮族群的幽默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