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小到大有很多重要的第一次,第一次出生、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交男/女朋友,第一次上班、第一次結婚、第一次退休到第一次死亡⋯⋯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個重要的告別的時刻。
英國一家知名的禮儀公司 Poetic Endings 不僅能客製化葬禮,他們更注重失去親人的家屬情緒,這就是創辦人 Louise Winter 創立公司的目的。 她曾被英國 NGO 組織《The Good Funeral Guide》評為「可能是世界上,對於葬禮最有觀察力及創造力的人之一。」(Possibly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and insightful people involved with funerals anywhere in the world.)
她認為「我們勇敢的走在葬禮的最前面,情緒智商跟行為透明是真正的現代化。這不只是門生意,也是一種志業。」(We’re brave and bold and leading the way at the forefront of modern funeral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ransparency – truly modern. This is not just a business, it’s a vocation.)
從陌生到投入 Louise Winter毅然離開舒適圈
Louise Winte 在25歲以前,在職場上是一名成功的創意行銷經理,服務全球各大知名品牌。從未參加過葬禮的她,在當年第一次參與祖父的葬禮,神聖又莊嚴的儀式讓她第一次體驗離別,毅然決然投入這項全新的領域—殯葬業。
剛開始,Louise 先是接受司儀的培訓,她花了一個禮拜坐在一場場不同的告別式,觀察學習儀式上該講的話、及不能做的事。漸漸的, Louise 發現這些儀式的程序,有如被套上模板般,一字一句、每一個動作,除了往生者的名字及哀悼詞不同,其他都如出一轍,跟著儀式走的家屬們失魂落魄的參與、到最後完成。
逝者已逝,那還在世上的家人們呢?他們只能留下無限悲傷的記憶嗎?Louise 認為這當中缺乏了和家屬的聯繫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離別這種人生大事,怎能和別人一樣?
Louise 說,有許多殯葬業者不會一起參加儀式,寧願待在外頭或去喝咖啡,她認為,對他們來說,儀式本身就是告別式中最不重要的部分,但家屬往往花了高額的費用,業者卻只會便宜行事,例如選用劣質的棺木、老舊的靈車,甚至骨灰罈也都是醜醜的花樣。當時只是司儀的 Louise,對這種現象感到十分沮喪及憤怒。
「葬禮很重要 讓家屬坦然接受失去」
想要改變這一切的 Louise 開始在世界各地舉辦「死亡咖啡館」(Death Cafes),邀請民眾一起在公開場合談論對死亡的態度、理念,還有葬禮規劃等,Louise 的目的不只是希望藉由公開討論的方式,降低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更想了解大家對死亡的想法。
她甚至與一些導演合作,在英國著名歷史景點「薩頓莊園」(The National Trust Sutton House)舉辦為期一個月的開創性活動表演,主題定為「生命、死亡,那又如何?」( Life,Death, Whatever)獲得廣大迴響。
種種的努力,Louise 在 2017 年獲得英國優良殯葬獎(Good Funeral Awards),她開始撰寫有關死亡與臨終的心靈文章,還曾受邀在 Tedx 演講中分享:「我們的葬禮很重要,它是我們情感上的遺產。如果辦得好,可以讓家屬們坦然接受至親離去的事實。」(Our funerals are important. They are our emotional legacy. If done well, they give the people who survive us a space to feel, and to accept and acknowledge that their lives will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創立殯葬公司 著重撫慰家屬的傷痛
同年,Louise Winter 將她在行銷產業積累的創造力和技能,以及擔任司儀的經驗創立了 Poetic Endings 禮儀公司,Poetic Endings 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對告別式細節的要求、還有家屬情感的需求與理解。
Louise 和她的同事們在接洽客戶時,會仔細傾聽每個家庭成員的意見,幫忙他們挑選合適的司儀、和他們一起打造想像中的獨特儀式。不僅如此,Louise 團隊在運送大體時,蓋在祂們身上那塊平凡無奇的白布,Louise 會換上帶有精油香的布料覆蓋,柔化大家對大體運送的刻板印象,還能在搬運過程中,留下了療癒香氣,這些細節考慮展現 Louise 對每一個環節的用心。
時尚葬禮的新趨勢 連骨灰罈都是彩色的
Louise 還帶起「時尚葬禮」的風潮,例如棺木不再是硬邦邦、死板沈重的木頭,而是各種色彩、連材質都出現編織、羊毛或是風化後的樹枝等,骨灰罈也是彩色的環保材質。Louise 希望每個人的葬禮,都能夠反映出逝世者的個性和喜好。這還延伸到告別式的運送模式,如改裝的電動車、露營車,摩托車全都可以是一種選擇。
另外,Louise 結合科技,提供虛擬、現實並進的告別式,也有線上紀念網站等創新形式,讓無法親自到場的親友有參與的機會。Louise 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引導人們能夠更開放地討論死亡、接受死亡。
Louise 表示,隨著現代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大家越來越能認知到「悲傷是受歡迎的」,她說,很多人會刻意壓抑自己的悲傷,假裝它不存在,但是為什麼要假裝?每個人的葬禮就是人生最後的句點,如果家屬能夠敞開心房、擁抱失去的事實,那麼我們和逝者都是解脫的。
擁抱死亡 你願意嗎?
在筆者24歲的時候,第一次參與籌備母親的告別式,因為父親觀念比較傳統,大多數的儀式都遵循道教儀式,師父誦經、喊口號,我們子女只能雙手合十跟著他一拜、二跪、三磕頭。記得當時在挑選壽衣時,心想:「媽媽這麼愛漂亮,會想穿這個嗎?」於是堅持自己購買簡約時髦的洋裝、高跟鞋還有飾品讓她穿上,可以漂亮的走完最後一程。只是這所有的過程中,內心和這些傳統儀式有許多衝突、疑問。
隨著現在的觀念開放,我想,像 Louise Winter 女士所帶起的「葬禮趨勢」會慢慢吹向亞洲、引進台灣,我們或許不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掉,至少我們可以在有能力的時候,主導自己的告別式,讓身邊的親人和你一起學習「擁抱死亡」。
延伸閱讀:
把衣服翻過來看!永續時尚教主Andrea Cheong教你「正念星期一」當個有質感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