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百業(23)離島教師高嘉蔚的熱血一天:「我在澎湖當老師,教學相長很快樂」

by Sally.H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在台灣,當教師是一條相對穩定的職業道路,但當教師的舞台從都市延伸到離島時,工作環境、生活方式與挑戰都大不相同。

這次有幸認識在澎湖教書的老師嘉蔚,從台北一路走來,歷經電子工程系轉換跑道讀台大中文系、雙主修歷史,再到教育研究、輔導專業的深耕,最後選擇在澎湖任教。她的職業生涯不僅是對教育的熱忱,更是對人生選擇的深思熟慮。

不同環境、不同求學時期的你我,心中一定都對不同老師留下了不一樣的印象。這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離島教師的日常、她的教學生涯與心路歷程,跟我們想像的很不一樣。

 

離島教師在做什麼?

離島教師的工作內容與本島教師大致相同,主要是教授學生課程,規劃教學活動,並協助學校的行政業務。

然而,由於學生人數較少,許多離島學校的師資配置不同於本島。嘉蔚不僅教授國文,還負責輔導活動課,有時也需要支援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

此外,離島教師的角色不僅止於教學,他們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與生活適應。許多離島學生的家庭背景各異,有些家長長年在外地工作,孩子由祖父母照顧,這使得老師在教育之外,也需擔負部分輔導與關懷的角色。

嘉蔚分享,在澎湖,老師和學生常常會有一段特別的對話,「因為澎湖只有一間高中、一間高職,大學只有澎科大(澎湖科技大學),只要家裡不是觀光業,其他學生畢業後都要到台灣讀書。所以在課堂上,我們都會跟學生說:好好把握跟父母相處這幾年,也要學會獨立生存、照顧好自己,去了外地也要跟爸媽保持聯繫。」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離島教師的一天

嘉蔚的日常從清晨開始。平時上班 06:30-07:30 起床,準備一天的教學內容,並前往學校。

07:30-08:00 早自習,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況,解答問題。

08:00-12:00 上午課程,教授國文或輔導課,並適時與學生互動。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這段時間也可能被用來與學生談話,或準備下午的課程。

13:30-16:30 下午課程,完成當天的教學計畫,並輔導學習較吃力的學生。

16:30-18:00 下班後,有時會參加學校的行政會議或學生活動。

18:00-22:00 自由時間,有時會畫畫、閱讀,或參與澎湖當地的文化活動。

週末與長假,嘉蔚則會利用時間探索澎湖和離島、參加潛水或當地活動,寒暑假則會利用時間在各地籌辦畫展(嘉蔚也是《我離婚了,所以我開始畫畫!》粉專主理和策展人),或是飛回台北與家人朋友相聚。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成為離島教師的過程

嘉蔚的求學歷程充滿轉折,最初就讀大安高工資訊科,後來轉到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但因興趣不符而休學一年,最後成功考上台大中文系。這段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學習方向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

在台大期間,她修習教育學程,取得國文與歷史雙學位,並進行教師實習。實習期間,她在松山高中任教,並同時兼職補習班老師,以維持生計。這段時間,她體會到教師工作的挑戰與成就感,也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

畢業後,她在新店高中、大安高工兼課,後來進入私立學校擔任專任教師,並轉任輔導組長。之後,她考上台師大教育研究所,參與教材編寫計畫。多年後,機緣讓她來到澎湖,開啟離島教師的生活。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任教澎湖的契機與原因

這些年嘉蔚選擇留在澎湖,並非偶然,而是一場深思熟慮的決定。「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因為談戀愛才留在這裡?」她笑著說:「完全沒有。」

因為一次澎湖花火節踏上澎湖、因為辦一場畫展愛上澎湖的人情味,後來更幸運找到教職工作,她決定在這裡當老師跟繼續辦畫展。

嘉蔚認為,當人想要換個環境時,最穩定的方式不是戀愛或讀書,而是工作。戀愛可能會因變數過多而使人失去自主性,而讀書則需要財務支援。相較之下,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才能真正獨立。

「在澎湖當老師,讓我感受到教學相長的快樂。」不只澎湖的風景與生活步調吸引了她,更因為教育這條路上碰見了對的環境,讓她覺得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並對這片土地有所貢獻。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離島與本島工作的不同

在離島任教與本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環境與資源。嘉蔚提到,因為學生人數少,師生關係更緊密:學生人數較少,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更頻繁,也更容易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需求。

然而,離島教育文化刺激的確相較本島少,但每學期學校都會安排學生到台灣參訪,「知道自己是離島,資源或經費上老師們不希望差太遠,老師自己會到本島進修研習。」

 

老師工作的挑戰和收穫

嘉蔚曾在私校任教,面對過問題學生與困難家長,例如曾有學生因為不滿她的管理方式,甚至當面挑釁。這些經歷讓她意識到,教師的職責不只是教學,還包含溝通與心理支持。

嘉蔚認為,教師工作最大的價值,在於影響學生的成長。「當學生回來告訴我,他因為我而愛上學習,或者找到人生方向,那一刻真的會覺得,這份工作很值得。」

2022 年,嘉蔚還成立 Facebook 公益社團《教師就業資訊站》,希望提供想要當教師或想要找教師的行政人員,一個擴散徵才訊息與找到就業機會的媒合平台。

她笑說,自己很幸運,在澎湖遇見的學生、老師們都對學習充滿熱忱,學校同僚在工作之餘常常組織讀書會,討論最新議題文學或社會,「我們是一群喜歡知識跟認同知識、相信教育跟相信知識的人,所以不由自主自己精進也傳遞出去。」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教師高嘉蔚在澎湖找到教學相長的快樂。(圖/高嘉蔚 提供)

 

離島教師的收入範圍

「教育業薪資不能說高,但也無法說低。」現在在澎湖任教,許多人好奇離島教師的薪資與發展空間。嘉蔚解釋,當公校代理老師從 190 開始升,代理教師的薪資大約落在 3.5 萬至 4 萬元之間,正式教師則可達 6 萬元以上。

此外,離島教師還可能享有額外津貼,例如離島加給,來彌補生活成本與交通不便的影響。「在離島工作就會戶籍遷到學校,搭船從七百塊變成兩塊,交通比較便宜。」

且相較於都市,澎湖的物價較低,生活成本也相對較省,「我們學校的營養午餐不只會吃到石斑魚,三菜一飯一湯一點心超豐盛。這樣的菜色,老師還只要付 35 元就能吃到,學生更不用繳學費跟營養午餐費,所以澎湖這裡的出生率一直是正數,很適合生活。」

至於職涯發展,離島教師若想升遷或轉任行政職,通常需要回到本島考試或進修,這是一項挑戰,但對於熱愛教育的人來說,並非不可克服的障礙。「薪水雖然不是特別高,或是天氣不好會影響飛機起降,但對我來說,工作的意義比收入更重要。

嘉蔚分享在澎湖教書的營養午餐內容。(圖/高嘉蔚 提供)

嘉蔚分享在澎湖教書的營養午餐內容。(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離島教師高嘉蔚:「工作的意義比收入更重要。」。(圖/高嘉蔚 提供)

 

給想當老師的學生建議

嘉蔚經常在輔導課時,與學生討論未來的職涯選擇,也遇過不少學生想成為老師。她建議,若有志從事教育、進入學校教書,應該先釐清以下問題:

1. 想教哪個年齡層?(國小、中學、大學)
2. 想成為體制內或體制外教師?
3. 是否能接受代理教師的過渡階段?
4. 是否考慮考取公費生,以降低經濟負擔?

「一開始教書教不好也沒關係,但如果做人做不好,教書教再好也沒有幫助。」她強調,成為老師需要耐心與熱忱,但當你能影響一個孩子的未來時,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無可取代。

教書就是,你很有愛就很適合,沒有愛就很容易受挫就離開。」嘉蔚提到,自己是一個沒有清晰人生規劃的性格,「我也曾經猶豫自己適不適合這裡,剛好一場畫展和當地人的鼓勵,才讓我留在這裡。我也沒想到會一試成主顧,愛上澎湖。(笑)」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專訪離島教師高嘉蔚在澎湖的熱血故事。(圖/高嘉蔚 提供)

 

未來,想在澎湖教到退休

「我很感謝這份工作,讓我能在喜歡的地方,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嘉蔚說,她想生活在澎湖直到 65 歲退休,專注於教育,也希望未來能持續透過畫展與文化活動,回饋這片土地。

從電子工程到中文教育,從都市到離島,嘉蔚的故事不只是關於成為一名老師,更是關於尋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

「學校教書,我們常常要熬過實習老師沒薪水那段時間,對教育業要有愛才能撐得下去。我覺得專業師資培育是很長的過程,到達現場要撐住一個班、讓每個人都進步、跟家長同事同學相處都是要不斷磨練的。」

對於那些考慮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說,她的故事是一個真實且充滿啟發的案例——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探索人生的冒險旅程。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通過工作換得薪酬和成就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有他不同的生活樣貌,從而刻畫出他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平時忙著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認識每一種工作的內容,因此 iLady 想以「各行各業的一天」帶大家在每篇專訪中認識一個人和一種職業。藉由欣賞另一個人的成長故事,為我們的生命拓展更豐富的視野。

延伸閱讀:

她。百業(22)軟體業 PM 彥羚的一天:「我是客戶、設計和工程師之間的翻譯機」

她。百業(21)ESG永續顧問執行長 Mac 的一天:「永續不只是數據,而是理念的改變」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