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升職加薪奮鬥太心累?歐美興起「有意識的無所事事」態度,用慢生活調養身心健康

by jjhkasAlice.P
為了升職加薪奮鬥太心累?歐美興起「有意識的無所事事」態度,用慢生活調養身心健康(圖:JTBC)

繁雜忙碌的日常讓人感到疲憊不堪,平時上班須面對不得不回的訊息、不得不看的電子郵件,主管交辦的任務又要趕進度,總逼的打工人一刻不得閒,連下班後的休息時間都可能被突發狀況剝奪。

近期歐美興起了一種「慢生活運動(Slow living)」,提倡大眾執行「有意識的無所事事」,嘗試擺脫即時通知的手機訊息、上百封的電子郵件,甚至是為了升職奮鬥努力,盡可能的遠離焦慮來源,放開感官享受日常,讓自己不被社會框架綁架。

華人從小被教育得擁有一份體面且穩定調薪的工作,升職代表地位,賺大錢則是有成就(圖:JTBC)

華人從小被教育得擁有一份體面且穩定調薪的工作,升職代表地位,賺大錢則是有成就(圖:JTBC)

以華人社會來說,孩子們從小被教育得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若能調薪更是努力表徵,升職代表地位,賺大錢則意味成就。依照勞動部統計,2023 年台灣勞工的總工時達到 2019.6 小時,平均加班工時則達 96 小時,數據顯示台人身處高壓、高工時的環境。

然而自 2022 年起,英國開始推行「每週工作四天」的概念,近年日本、新加坡則在討論「週休三日」的可能性。相較之下,台灣的工時依然較長,排名世界第六,比日本和韓國還要高,相較於歐美與其他亞洲國家來說,台人身心承受的壓力也相對繁重。

Z 世代倡導在工作中只做最少的事情,將能量保留給自己(圖:JTBC)

Z 世代倡導在工作中只做最少的事情,將能量保留給自己(圖:JTBC)隨著世代的轉變,人們開始注重身心健康Z 世代陸續開創了「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和「懶惰女孩工作(Lazy girl job)」等新興工作態度,倡導在工作中只做最少的事情,將能量保留給自己,營造更有意義的生活,比方興趣愛好、人際關係和身心修養,從而誕生「慢生活運動」。

作家艾瑪・甘農(Emma Gannon)在她的著作《無所事事的一年》(A Year of Nothing)中與讀者分享了自己從疲憊不堪到恢復正常的經歷。起初,她經常感到困惑、頭痛,而且無法專注在事情,但為了維持生活,她只能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很忙,必須持續努力」讓身體勉強支撐著。

作家艾瑪・甘農在著作《無所事事的一年》分享自己從疲憊不堪到恢復正常的經歷(圖:The Pound Project)

作家艾瑪・甘農在著作《無所事事的一年》分享自己從疲憊不堪到恢復正常的經歷(圖:The Pound Project)

直到 2022 年,甘農的身體進入了「強制休息」的階段,當時她無法再看手機螢幕,漫步在街頭時更感到自己的脆弱無助,這樣的狀態讓她覺得得停下腳步、停止工作,好好地正視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再讓「慢性疲勞」侵蝕自己,而這樣的決定,也開啟了她一年無所事事的人生路。

如果你剛好身處在這種狀況,不妨隨著甘農的建議放鬆,可以是小睡一下,接著到公園散步,接觸綠地與陽光,或是去游泳、看看天空,放鬆且放大感官,去體驗生活中的微小美好,透過「慢生活運動」獲取人生幸福,或許是不錯的方式。

 #SlowLiving 的概念在社群發酵,可以發現多數人正在「有意識的無所事事」(圖:JTBC)

#SlowLiving 的概念在社群發酵,可以發現多數人正在「有意識的無所事事」(圖:JTBC)

目前 #SlowLiving 的標籤概念在 Instagram 上的使用次數將近 650 萬,用戶多發布陽光明媚的花園、清澈蔚藍的海洋,或是自己正在做瑜伽、冥想的模樣,可以發現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人們渴望放慢腳步、關注身心健康的心態,想要「放慢」度日的你也來試試吧!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