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百業 38|舞台監督 Annie 混亂中造光的一天:「與其投入在個人,我更想成就人群」

by Sally.H
ilady covers

在舞台上,我們看到光鮮亮麗的演出、緊湊分明的節奏、流暢無礙的場景轉換,卻往往忽略了背後一雙雙看不見的手。而在這些幕後推手中,舞台監督是一位無形的指揮家。

這次訪問了舞台監督謝珮瑜——或大家更熟悉的 Annie,她的工作橫跨演唱會、劇場與教會大型活動,無論是在五光十色的歌手演唱會現場,或是莊重而感性的宗教特會,她總是站在背後,讓舞台上的一切得以如期、如預期地展開。透過她的分享,我們看見了舞台監督這個職業的複雜、即時、與深刻的成就感。

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舞台監督的一天:每個細節都不能錯

Annie 作為舞台監督,她的任務是「讓一切順利發生」——從演出流程、硬體技術到人員溝通,沒有一件事可以掉以輕心。活動一早,她就已經在現場開始確認燈光角度、測試音響回授、排練主持人的動線。

在教會特會或 NGO 活動中,她還得同時擔任執行導演和硬體統籌。除了要掌握整體節目流程,有時還得兼顧舞台設計、合唱團的位置、斜坡設置、燈光變化與 LED 投影內容,並即時調度現場人員。

來到正式表演的當天,她笑說:「我可能要一邊 cue 燈光、一邊叫主持人上台,還要注意有沒有人漏帶耳機。」這不只是多工,而是持續幾小時不間斷地在處理多線程的危機與選擇。

這些工作有很多細節,我很喜歡完成這些任務的成就感,喜歡這樣高壓跟即時工作的感受。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舞台監督的工作內容:演出活動的 PM 總管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舞台監督的角色,Annie 說:「就是把導演的想法『落地』,讓抽象的創意在現場真實發生。

她清楚區分演唱會與劇場的不同:演唱會分工明確,專業度高;劇場則資源有限、角色多工;而 NGO 或宗教活動則有更多溝通與教育的成分。有時她不只是執行導演,更像一位「硬體顧問」,要翻譯客戶的需求給技術人員,也要教會對方現場工作的基本知識與流程。

「我是那個中間人,負責理解雙方語言,找到那個平衡點。」她說。這樣的角色需要極高的敏銳度與耐心,尤其當對方是第一次辦活動時,她幾乎得從零開始協助建構流程與舞台結構。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入行契機與過程:透過信仰找到出口

Annie 的舞台人生,始於信仰。大學時期因為教會活動,開始接觸舞台助理的工作。從暑期營隊、特會、到大型的宗教聚會,她一路參與、學習,逐漸找到自己熱愛這份工作的原因。

在這之前,Annie 也曾嘗試做影像、拍攝婚禮、剪輯影片,但她坦言:「16:9 的畫面滿足不了我的企圖心,我想掌握整個活動的呈現,而不只是畫面的一部分。」比起單純以商業技術糊口,她發現「那些人跟人之間互動的能量,才是我最在乎的。」

在眾多選擇中產生迷惘,她選擇幫自己的心找到定錨:「一生時間這麼短,如果我沒有停下來想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就會繼續走在單一穩定的道路。我發現這好像不是我要的。」

 

工作的挑戰:承受高效、高壓與變動

當我問到這份工作最困難的是什麼?Annie 毫不猶豫地說:「變動性非常高。」尤其是教會活動,節目流程常因現場氣氛而調整,可能臨時重複詩歌、即興禱告、突發上台,每個決定都需要即時反應。

而在技術面,像是去年舉辦的國外大學「阿卡貝拉」巡演,她得面對五十位講英文的學生,處理文化落差、語言溝通、最後一刻更換歌序的突發狀況。她苦笑,「等於每一場都要重新對過。一開始當然會有情緒,但久了你會知道:現場沒有人是為了刁難你,大家都是為了演出好、為了平安下班。」

另一次,她參與阿妹 2024 大巨蛋演唱會幕後,不僅遇到的大多是男性同仁,加上陌生緊湊、日日熬到清晨的環境,讓她重新長出新的超能力。「我在那時候長出一個超能力,就是躲在廁所裡,自己跟自己對話。

「我安慰自己受挫孤單想逃跑的情緒。每天告訴自己『這次我就當一個偷偷學習的人、只要再努力一天好嗎?』。」她發現自己這樣做之後,更可以課題分離,幫助自己去感受和處理壓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選擇數位遊牧的原因——找到你想要的價值

談及為什麼她不是到公司上班,而是選擇自由接案? Annie 笑說:「其實我不迷戀數位遊牧,也沒想過一個人出國工作。因為當初在劇場工作無法朝九晚五,我是為了彈性時間才成為自由工作者。」

尤其經歷過大巨蛋演唱會之後,她更篤定:「與其投入在個人技術成就,我現在更想成就別人。」她誠實面對自己,並享受團隊合作、現場交流,「看到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那個滿足感是無法被取代的。」

這份工作不僅讓她培養了同理心與溝通技巧,也讓她更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我不是多博愛,但我知道我其實是那個最大的受益者。」

「以前會覺得要證明自己,別人才會找我。但後來發現人家只是剛好認識你、你也沒出包,自然就會繼續找你。世界不是繞著你轉,你只要放下自以為、不會就問、虛心學習、做好事情,在每一份工作都能學到東西。」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現在與未來:以終為始,成為一個有原則的人

在過去幾年負擔醫療費、經歷職涯的高低起伏後,Annie 現在選擇放慢腳步,重新審視方向。「以前都覺得時間可以榨出來,但發現榨出來的是血淚,還會東西做不好。現在覺得 30 歲了,是時候要收攏自己的方向。」

如果只是為了錢,我就會變得跟別人一樣。我不想變那樣。

她也分享前一陣子讀到《與成功有約》書中介紹的 #以終為始 的概念,決定提醒自己定期檢視人生的目標。「我希望我可以成為一個有原則的人,讓別人知道如何跟我互動,也讓自己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

至於之後是否有打算組建團隊、成立工作室?她給出的答案不是「不會」,而是「等我找到那個我想去的地方,我才會邀請大家一起上船。」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推薦這份工作嗎?給新手的建議?

當被問到是否推薦舞台監督或執行導演這份工作時,Annie 想了想笑說:「我的工作型態比較是個人發展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做什麼都好。」

「很多人會問我案子是怎麼接的,我只是覺得很感恩大家幫忙、我可以繼續走在這條路上。但我工作跟假日是沒有分際的,等於你要處理自己公司的從頭到尾,從品管、財務,勞健保也比一般人來得貴。」

對於舞台工作感興趣的人,她提到:「但最近的體悟是要當個空的杯子,接每個案子都要倒空自己。也就是說,每一次工作都不要預設自己,用同理心跟傾聽客戶的需求,可以怕錯但不要放棄,找到好的方式,這些壓力跟挫折一定會變成下次的養分。」

「然後,不要忘記人的存在。」Annie 分享,這也是她長久以來給自己的提醒,「人可能對你是事務性的互動,但你對人的感受跟溫暖不可以不見。這也是給我自己,跟像我一樣容易工作導向人的一個勉勵。」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不是站在鎂光燈下的人,卻讓所有人都能發光

謝珮瑜 Annie 的工作世界,充滿排練現場的緊湊節奏、教會活動的即時變化、與人群交會的豐富能量。她用舞台監督的身分為他人創造空間與可能,也在過程中,細細摸索自己的模樣與價值。

「今年的目標是多回台南陪伴爸媽,這也是我以前沒做到的事情。」Annie 提到因為媽媽生病,她比起過去更常回台南陪伴家人,全家因此感情更加緊密。「家庭成為我現階段的課題。當年從家庭走出去之後,現在再走回家。」

無論是在大型舞台前沈穩盯場的 Annie,或生活中熱愛運動烘焙的謝珮瑜,也許她們都不是那種在台前站上鎂光燈的人,但她正是那個讓一切能夠發生的人。她說:「我不是多厲害,但我知道我現在想把光留給別人。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專訪舞台監督 Annie 謝珮瑜。(圖/珮瑜 提供)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通過工作換得薪酬和成就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有他不同的生活樣貌,從而刻畫出他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平時忙著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認識每一種工作的內容,因此 iLady 想以「各行各業的一天」帶大家在每篇專訪中認識一個人和一種職業。藉由欣賞另一個人的成長故事,為我們的生命拓展更豐富的視野。

延伸閱讀:

她。百業 36|走進初瑜「寵物殯葬工作」的一天:我相信萬物皆有靈,想讓道別不留遺憾。

她。百業 35|從芭蕾舞到馬戲演員,雅媛的100次勇敢:「這份工作讓我重新愛上舞台」

她。百業 34|電影造型師媛梓的一天:「服裝組的拍片日常,經常是狼狽的搶灘戰」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