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也能變成武器嗎?在人們的認知中「眼淚」往往象徵著脆弱與無助,但台灣藝術家陳儀霏卻透過自己的創作,重新定義眼淚的意義。2016 年,因為遠赴荷蘭埃因霍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攻讀碩士,面對文化差異的衝擊,使她起心動念設計了一款名為「眼淚槍(Tear Gun)」的作品,可以收集淚水並轉化為子彈,化脆弱爲力量,反擊傷害她的人們。
華人教育體制的影響,只懂得服從
陳儀霏自小生長在台北,在華人社會的教育體制中「服從權威、尊師重道」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自幼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她,雖然成了守秩序、有禮貌的人,卻養成不敢反抗、質疑的性格。
因此在她前往荷蘭埃因霍芬設計學院攻讀碩士時,因爲兩國文化差異大,讓她難以適應。相較台灣,荷蘭當地鼓勵學生與老師平等交流,正巧與她過往所受的華人教育大相徑庭,面對短時間需繳交大量功課的壓力,又得獨自面對跨文化溝通的障礙,使她與系主任發生多次爭論,直到期中報告時達到臨界點,使她忍不住情緒潰堤。
「我太情緒化以至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所以我哭了」陳儀霏表示,她的「禮貌」彷彿變成了弱點,使下意識地轉身背對眾人,不想讓人們看見她在哭泣。然而,崩潰大哭後,陳儀霏卻從淚水中找到了靈感。
她意識到眼淚雖然是脆弱的象徵,但它同時也代表了一種真實且不可忽視的情感力量,這股力量也促使她創作了「眼淚槍」。
怎麼把眼淚變子彈?
「眼淚槍」是把金屬製機械,使用者需戴上含有矽膠杯的面罩,當淚水落下將被集中在瓶子中,接著進行液態冷凍,將眼淚製成堅固的冰彈,按下扣板機後從槍口進行發射。
「我就像這顆眼淚子彈,很脆弱,但也很堅強」陳儀霏表示,這件作品不僅表達了她對權威壓迫的抗議,也展現她從自我剖析中獲得的力量,當作品完後,在畢業典禮上陳儀霏手持這把「眼淚槍」,瞄準了平日對她要求嚴苛的教授(教授當初有同意,且手槍不會造成實質傷害),完成一場屬於她的詩意復仇。
陳儀霏的「眼淚槍」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它提醒我們,即使是脆弱的眼淚,也能成為表達自我的方式;縱然看似無助,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透過「眼淚槍」誕生,激起人們對情感、權威與文化的深刻思考,也讓我們能重新審視面對挫折與壓力的方式。
「眼淚槍」陸續於台灣、歐洲多國展出,並於 2022 年被位於荷蘭鹿特丹的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典藏庫收入館藏,使陳儀霏的藝術創作得到國際間的高度認可,也讓「眼淚槍」成為台灣藝術家在全球藝術舞台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陳儀霏目前為留歐藝術家,創作主題由文明發展聚焦至跨文化認同與世代焦慮,呈現藝術家自身與其所處世代,共同的生命經驗。她的作品也常以複雜的機構來演示個體內在(與外界)的動態關係,或是藉由現有物件再創作,提出對世況的反思,持續透過充滿詩意而強烈的方式,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界限,盼引起全球觀者的共鳴。
延伸閱讀:
專訪|德國藝術家 Susanne Kühn 的超現實創作,輕柔勾勒性別平權、永續價值
主持、演員、紀錄片、自媒體、出書,作家曾寶儀:「我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