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會面對生離死別的來臨,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都難免會經歷割捨與道別的時刻。那些我們無比珍視、不願放手的關係,卻常讓我們懂得生命的深刻與珍貴,如何在失去中找回自我,學會放下,並以更深的愛與勇氣走向未來,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近期,港片《破地獄》以香港殯儀業為題材,透過道教喪禮科儀法事破地獄,探討人與人之間聯繫、生與死議題,透過電影的視角,我們得以直面這些情感的重量,理解離別並不僅是結束,更是一種成長和重生,以下介紹 5 部關於「人生離別」的電影,教會我們如何告別過去,珍惜當下,邁向人生下一段旅程。
人生離別電影 1:《破・地獄》
電影《破・地獄》講述 COVID-19 後百業蕭條,原本擔任婚禮顧問的魏道生(黃子華飾)被迫轉行改做殯儀禮儀,然而從「喜事」到「白事」的轉換並不輕鬆,道生在這全然陌生的領域中屢屢碰壁。與此同時,他與專精道教超度儀式的事業夥伴「喃嘸師傅」文哥(許冠文飾)因觀念分歧矛盾頻生,但在文哥的女兒文玥(衛詩雅飾)調解下,逐漸領悟到殯葬服務的真義,需要被超度的不只亡者、在生者更需要被超度,即「破地獄」的真諦。
該片以香港殯儀業的視角出發,透過道教為亡魂超度的「破地獄」儀式, 探討重男輕女與父權威嚴下的家庭關係與生死大事,片中台詞「不只死人要被超渡,活人也需要破地獄,活人都有好多地獄」一語道破電影主旨——面對生離死別,留下來的活人往往背負更多的哀痛與孤寂,需要被理解和釋懷,而片中也進一步傳遞超渡的深層意涵,不僅在於送亡者一路好走,更是幫助生者放下執念,學會好好告別。
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賺了,何必介意什麼時候下車,不如好好欣賞沿途風景。
人生離別電影 2:《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2023 年由程偉豪執導,集結許光漢、林柏宏、王淨主演的現象級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劇情融合奇幻、靈異與 LGBT 等多元議題。以傳統冥婚習俗為題,劇情圍繞恐同又怕鬼的直男警察吳明翰(許光漢飾)在辦案過程中,意外撿到冥婚紅包,陰錯陽差地與因意外冤死的毛毛(林柏宏飾)締結婚約,展開跨越生死的人鬼情誼。
電影不僅用詼諧搞笑的情節令人開懷大笑,還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與衝突,觸及深層的情感議題。毛毛的冤死背後藏著遺憾與不甘;吳明翰則在與「鬼老公」毛毛攜手追查真相、尋找肇事者的過程中,從最初的抗拒到逐漸理解,感受到毛毛愛情的深刻、友情的珍貴,甚至重新審視自己對生命和死亡的看法。《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以荒唐詼諧包裝深刻情感,展現親情的無私奉獻、友情的守護支持,以及愛情突破性別與生死界限的動人力量,在嬉笑怒罵中,帶來直擊人心的感動,讓人反思愛與陪伴的真諦。
謝謝你讓他知道,什麼叫無條件的愛。
人生離別電影 3:《孤味》
《孤味》可說是華人傳統母親的樣態。劇情講述偽單親媽媽林秀英(陳淑芳飾)如何在丈夫(龍劭華飾)突然離家後,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將小小的蝦捲攤發展成一家知名餐廳。三個女兒長大後各自有所成就,大女兒阿青(謝盈萱 飾)是一位國際舞者、二女兒阿瑜(徐若瑄 飾)是台北的整形醫生、小女兒佳佳(孫可芳 飾)則繼承家族餐廳的事業,也是家庭的調和劑。然而,在秀英迎接 70 大壽的時候,她卻收到丈夫過世的噩耗,並在籌辦喪禮的過程中,意外地遇見陪伴丈夫度過餘生的女人,掀起了家庭的波瀾。
電影除了描述家庭、愛情和生活的挑戰,也深刻探討了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情感羈絆,以及時間對人心的洗禮。林秀英為了家庭所做的所有犧牲和努力,最終在面對丈夫過世的消息時,還是堅持為家人著想,並處理往昔未解的矛盾。片中,我們得以看見一位母親的堅韌背後,是無盡的孤獨與愛的付出,讓人重新思考在生命中的重大變故面前,如何處理過去與現在的衝突,並在愛與放下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每個家,都有解不開的結。唯有愛,終能化解一切。
人生離別電影 4:《百日告別》
面對愛人離世,過往的糾結與情感該何去何從?《百日告別》改編自導演林書宇的真實經歷,講述兩位在同場連環車禍中失去摯愛的男女,育偉(石錦航 / 石頭飾演)與心敏(林嘉欣飾)在面對失落和傷痛的過程中,如何彼此治癒的故事。
故事中的育偉,選擇用酒精來麻痺自己,試圖填補因失去愛人而產生的深沉空洞,而心敏則每天重複未婚夫留下的食譜,靠著無盡的回憶來應對她的孤獨與哀傷,直到命運讓他們在偶然中相遇,兩人似乎在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的悲傷與無奈,彼此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之後心敏完成了與未婚夫未盡的蜜月旅行,育偉在自我放逐中漸漸回歸日常。
這部電影不僅探討失去摯愛的傷痛,更描繪了兩個人在重重困難中尋找自我、療癒過去的過程,藉由這段交錯的人物關係,探討觸及愛情、失落與重生的議題,並以細膩的情感展現了人們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傷痕,得找到屬於自己的儀式與告別。
為遺憾而堅強,為流逝而勇敢,我們用懂得,撫過生命的每一道傷疤。
人生離別電影 5:《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關於電影中的生離死別,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 2008 年上映的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廣末涼子和山崎努主演,這部影片深刻描繪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距離,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此片也是日本首部奧斯卡外語片。
電影講述本是管弦樂團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飾),在樂團解散後回到故鄉,意外地開始從事傳統祭祀禮儀師的工作。儘管在日本社會中,禮儀師這一職業常被排斥,且大悟的妻子對於他接觸屍體的工作心生反感,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
片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倆得知大悟父親的死訊,並一同前往另一個村莊認屍,大悟初見父親的遺體時未能立刻辨認,但在目睹當地喪葬工人對遺體的草率處置後,他決定親自負責父親的入殮事宜,透過對死者的尊重與回憶,讓人學會了如何放下,以及更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也要留住你最美麗的容顏。
人生的漫漫長路中,我們總會經歷各種離別,有些人只是短暫離開了我們的生活圈,有些人則是永遠去了另一個世界。隨著成長,我們可能學會了在悲傷中保持體面與自制,但別忘了,離別的意義不在於讓我們停留在過去,而是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並好好繼續往前走。
看完以上 5 部電影,帶著我們走進生離死別的故事,也教會我們如何擁抱失去、放下執念,並從中汲取力量,勇敢迎接下一段旅程。
延伸閱讀:
12/18-12/24 一週藝文大事回顧:台中勤美術館有佐藤大 nendo 展、巴黎聖母院挖出藝術品
她睡過的床能賣 1 億台幣?藝術家失戀哭癱在床4天,把人生不順遂轉化為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