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吐司不健康?白吐司被FDA踢出健康食品名單,5招幫你找到更好選擇

by Iris.L
你每天早上都會吃吐司、三明治嗎?(圖/《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劇照)

Lady 們每天早餐都吃什麼呢?不論是傳統早餐店、精緻的早午餐館,菜單裡的選項,一定都有以「以白吐司」為主的餐點,就連在家自己做,都可能會買白吐司來製作早餐吧!在早餐來一份營養的火腿蛋吐司、蔬菜蛋吐司,都能為自己一天帶來滿滿的健康活力!不過,現在白吐司已經不是健康食物了喔!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近期大幅修訂「健康食品」標籤標準,重新定義哪些食品可以被認定為「健康」。在這次更新中,台灣民眾早餐桌上常見的白吐司被排除在健康食品名單之外,讓許多人感到訝異。

營養師吳悅慈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感到意外。她指出,白吐司的主要成分為精緻澱粉,含有大量的添加糖、奶油及加工油脂,這些成分不僅會導致血糖飆升,長期下來還可能對心血管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白吐司經過加工後,使麩皮與胚芽幾乎完全被去除,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大幅下降。(圖/canva)

白吐司經過加工後,使麩皮與胚芽幾乎完全被去除,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大幅下降。(圖/canva)

拆解白吐司的營養成分

白吐司的製作過程經過加工後,使麩皮與胚芽幾乎完全被去除,導致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大幅下降。吳悦慈營養師說明,精緻的白吐司在進入人體後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快速升高,而後又迅速下降,造成飢餓感及能量波動。

此外,許多市售的白吐司為了增加風味,還額外添加大量糖分、奶油及加工油脂,這些成分不僅提高熱量負擔,還可能增加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為什麼白吐司不健康?

高升糖指數:白吐司的升糖指數高,進食後血糖容易快速飆升,長期可能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

缺乏營養密度:由於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低,白吐司的營養價值明顯不足。

熱量密集:添加的糖分及加工油脂,使白吐司成為一種「隱性高熱量」食品,容易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熱量。

影響飽足感:因缺乏纖維,單獨食用白吐司容易導致飢餓感快速回來,進一步增加過量飲食的機會。

雖然白吐司是精緻澱粉,但還是有其他健康的吃法。(圖/canva)

雖然白吐司是精緻澱粉,但還是有其他健康的吃法。(圖/canva)

5 招健康吃白吐司

吳悦慈營養師指出,如果難以完全戒掉白吐司,可以從以下 5 個方法入手,慢慢改善飲食習慣,兼顧健康與口感。

1. 逐步減少白吐司的比例

不必一開始就完全戒掉白吐司,可以嘗試與全麥吐司混合食用。例如,早餐時用一片白吐司搭配一片全麥吐司,幫助味蕾逐漸適應全穀類的風味與口感。隨著習慣養成,可以逐步增加全麥吐司的比例,最終完全替代白吐司。

2. 搭配營養均衡的食材

白吐司單獨食用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建議搭配高纖維、高蛋白的食物,例如水煮蛋、酪梨泥、生菜或烤雞胸肉。這些搭配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能延緩血糖的上升速度,使早餐更加營養均衡。

3. 規劃吃的時間與份量

適量攝取是關鍵。吳悦慈建議每餐限制白吐司的攝取量在一片或半片,並將其搭配多樣化的食材,例如沙拉、湯品或水果,讓飲食內容更為豐富且均衡。減少白吐司在總熱量中的比例,能有效避免營養失衡。

4. 嘗試創意吃法增加營養

白吐司可以透過不同的料理方式增加營養密度。例如,將白吐司製作成烤吐司捲、夾餡三明治,或搭配高纖維的抹醬如花生醬或杏仁醬,既提升了風味,又讓餐點更加多樣化與有趣。

5. 逐步嘗試替代品

如果對全麥吐司的口感不習慣,可以先嘗試其他替代品,如雜糧麵包、裸麥麵包,甚至是地瓜、燕麥等天然碳水化合物來源。這些替代品不僅營養價值更高,也能減少對白吐司的依賴。

吳悦慈營養師強調,即使真的難以割捨白吐司,仍然可以透過「211健康餐盤」的原則進行平衡。她建議,將白吐司視為一份碳水化合物來源,搭配兩份蔬菜與一份優質蛋白質,讓餐盤營養更加完整。例如,一片白吐司搭配炒蛋、菠菜與番茄沙拉,既保留了白吐司的口感,也提升了整體的營養價值。

營養師說,愛吃吐司的人,不用一定要放棄白吐司的料理。(圖/canva)

營養師說,愛吃吐司的人,不用一定要放棄白吐司的料理。(圖/canva)

一定要完全放棄吃白吐司?

雖然白吐司在 FDA 的新標準中被排除在健康食品名單之外,但這並不代表必須完全放棄它。透過合理的搭配與適量的攝取,我們依然可以享受白吐司帶來的美味,同時減少對健康、肥胖的威脅。

吳悦慈營養師提醒大家,飲食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與耐心,逐步減少白吐司的攝取,並嘗試更多元化的早餐選擇,才能真正打造出符合健康需求的飲食生活。

筆者也建議消費者,要多留意食品標示,選擇低糖、低油脂的白吐司產品,並結合其他高營養價值的食材,讓早餐不僅美味,還能成為健康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日本超商裡的機能飲料為什麼這麼熱賣?當地上班族喊:「必須喝機能飲料續命!」

「我該做哪種檢查?」、「哪項健檢最值得投資?」30+女性必讀!2025健康檢查指南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