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為我們帶來便利,並認識到世界各地、五花八門的資訊。但隨著世界每分每秒都在更新,盯著手機、刷社群媒體、看即時新聞或追逐時下最熱的網路話題⋯,當大家生活的節奏也變得緊迫盯人,你也不知不覺跟著追逐時間前進。
有一天我問自己:「這是我想要活成的樣子嗎?」因為工作而無休止的盯著螢幕,被繁瑣的資訊消耗精神體力,後來更嚴重到只要手機跳通知就心跳加速、焦慮到難以入睡,長久下來感到身心俱疲。
為了解決這種恐怖的生活情緒,我決定利用 48 小時休假進行一次「多巴胺斷食」(Dopamine Detox)希望幫大腦重新開機、找回內心的平靜。
什麼是多巴胺斷食?
「多巴胺斷食法」是由加州精神科醫師 Cameron Sepah 所創立,目的是提供一種基於認知行為療法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減少生活在現代科技環境中的不健康刺激——訊息通知、鈴聲、短影音— —的支配。
多巴胺是一種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和我們感受快樂的身體系統密切相關。當我們做一些讓我們開心的事情,如吃甜食、觀看短影音或使用社交媒體,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感。當這些高刺激活動變得過於頻繁時,我們對愉悅感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標準也會越來越高。相對的,我們越來越容易對「快樂」感到不足和缺乏。
而「多巴胺斷食」簡而言之,就是為了降低我們對多巴胺刺激的依賴感(並不是真的降低你的多巴胺),暫時遠離所有高刺激的活動,例如社群資訊、高油高糖的食物、咖啡因等,轉而注意那些生活中簡單純粹的日常行程,讓大腦有時間重新調整對愉悅的敏感度。
多巴胺斷食 48 小時計劃
其實多巴胺斷食的時間沒有一定,Cameron Sepah 建議可以從對我們影響最小的方式來進行。根據 哈佛健康中心 的說法,多巴胺斷食的目標是讓自己陷入無聊和孤獨,讓我們的大腦休息一下,從可能令人上癮的資訊轟炸中恢復過來。
所以趁著一次休假獨自在家,我制定了一個為期 48 小時(週末兩天)的多巴胺斷食計劃:
首先,我將手機設定為飛航模式,也告訴家人和朋友這段時間不會回覆訊息,也不看平板或電視,直接斷絕任何可能讓我看社群媒體、刷短影音、觀看 YouTube 或追劇這些「看似無腦但其實是高度刺激」的活動。
因為不滑手機也不再盯著電腦、電視這些 3C 設備,會發現我多了大把空白的時間可以利用。所以,除了放空休息,我也決定在早晚做各 10~20 分鐘的瑜珈和冥想呼吸練習,然後保持清淡健康的飲食,彌補我平時外食隨便吃導致的躁動腸胃情緒。
此外,趁著外出買菜,我也想順便到公園散步、跑步感受戶外的風景,如果下午覺得無聊就到圖書館閱讀、寫日記,為這兩天的思緒留下記錄,也重拾那些我買回家但都沒看完的書本們,找回對文字的熱情。
戒掉手機焦慮,發現歲月靜好
剛開始那天一早睜眼,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找手機,當發現它被我「藏」起來時,其實當下內心是感到一陣焦慮,像是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一度覺得不安和躁動。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對手機和網路的依賴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但這種焦慮並非來自外界的壓力,而是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依賴和慣性。
到了下午,我嘗試冥想、瑜珈和深呼吸練習。剛開始,我的思緒,但隨著深呼吸的進行,我的內心逐漸平靜了下來。我發現,當我停止追逐外界刺激的時候,習慣和依賴其實是可以自我調整的。
第二天,因為手機的焦慮情形減少了一些,心情比較穩定,甚至開始享受這種沒有吸收資訊、隔絕外界干擾的狀態。這天我花了大部分時間待在戶外,像是坐在公園椅子上看看天空、感受微風,聽著周遭的枝葉撲簌和鳥鳴啁啾。
下午我帶著一支筆、一個小筆記本和一本書,坐在圖書館裡閱讀和寫日記,將腦中的思維變成具體可見的文字,讓我重新思考,那些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說實話,我想歲月靜好也不過如此吧。(笑)
終於學會了,別再壓榨自己
就像 Cameron Sepah 說的,多巴胺斷食能幫助你「控制那些為你帶來痛苦,或對你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的行為」。
這兩天 48 小時,我久違地不再焦慮到難以入睡,久坐工作導致的緊繃肩頸和骨盆肌肉獲得放鬆,精神狀態也有了明顯的改善。那種時刻需要被外界刺激填滿的焦慮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內在的平靜和滿足。
經過兩天多巴胺斷食,我不再感到那麼急迫地需要手機,也覺得滑IG或短影音不再吸引我,反而覺得欣賞生活中的小事更有趣。這些感受也讓我開始反思:為什麼我們總是要不斷用「填色」讓日常塞滿了各種資訊?為什麼我們那麼渴望外界的刺激和認可,反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需求?
這次經歷也讓我明白,其實我們不需要被無數的資訊所填滿,也不需要時刻感知外頭的聲音,才能感到進步與充實。我們不需要這樣時時刻刻壓榨自己。
如果你也厭倦了被科技焦慮綁架的日常,或許是時候嘗試多巴胺斷食,隔絕外面世界的噪音,讓自己能夠不時地讓大腦「重新開機」,回歸簡單和本真,重新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美好。
延伸閱讀:
必須責怪父母,才能得到真正的療癒嗎?心理諮商師告訴我:請先抱抱過去的妳
你已經足夠努力了,試試看「60秒放空儀式」,幫我們從奔波日常中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