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終於走進冬天,每當氣溫一驟降,相信有不少 Lady 都會感受到皮膚開始變得乾燥、緊繃,甚至伴隨不適的搔癢感。為什麼天氣只要轉涼、變冷,皮膚就會開始出現乾癢、泛紅呢?這篇我們邀請皮膚科專科醫師徐常捷,來替大家解答冬季皮膚乾癢的原因,並提供實用的保養建議,讓 Lady 們的肌膚,在寒冷季節依然水潤健康。
天氣冷,皮膚為何變得乾癢?
筆者本身不只臉部屬於乾燥肌,就連身體肌膚也是偏乾,不論春夏秋冬都需要早晚塗抹保濕乳液。早些年還不懂得保養皮膚時,因為冬天變冷,所以不論洗臉還是洗澡,會都使用較高溫的熱水來沖洗,導致臉頰越來越乾,就連身體像是腰部、小腿等,就出現泛紅、搔癢,就會忍不住去抓到破皮、結痂,反而越抓越嚴重,就算後來復原、甚至還會色素沉澱,需要再經過保養護膚才有機會慢慢恢復。
以上這些狀況,Lady 們多數都一定感覺似曾相識吧!徐常捷醫師解釋,當氣溫下降時,溫度每下降一度,皮脂腺的出油能力便會減少約 10%,加上冬季空氣中的濕度降低,導致皮膚水分更容易蒸發;尤其在寒冷的天氣裡,大家也比較少流汗、吹風的機增加,皮膚表面的油脂層變得不穩定,水分流失的速度自然加快。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乾燥的情況會更加明顯。徐常捷醫師提到,人體的皮脂分泌從 30 歲開始,每 10 年約減少 30%,漸漸的就會出現「缺脂性皮膚炎」,特別是在小腿表現更明顯,搔癢、皮屑總是困擾著不少人。
徐常捷醫師說,冬天人體的新陳代謝、皮膚的血液循環都會受到低溫影響而降低,導致肌膚的水合作用變差;男性因有雄性激素的分泌,所以皮脂分泌較旺盛,在冬季可能還能勉強保護肌膚;同理,屬於雄性激素分泌較多的多囊性體質女性,也比較少出現冬季皮膚乾癢的問題,其他多數女性的皮膚細嫩、相對缺乏保護力,更容易乾燥。
另外,膚色深淺、基因與體質也會影響肌膚的含水量。徐常捷醫師說,通常皮膚天生就比較白的人,皮膚的保濕度通常比皮膚深的人來的薄弱,但如果你是後天曬黑的,就不屬於這裡的討論範圍。
過熱的熱水洗澡,為何誘發乾癢?
如同前面提到,不少人像筆者一樣,習慣在冬天寒冷時,使用較高溫的熱水沖澡或是泡熱水澡來取暖,徐常捷醫師就提醒,過熱的水溫容易將皮膚表面的油脂過度清除,就像洗碗時用熱水溶解油脂的原理一樣。雖然夏天因使用冷水而擔心清潔不夠徹底,但冬天裡過度清潔卻可能適得其反,導致肌膚保護力受損,更難以鎖住水分。
此外,有些人喜歡利用在洗澡時順便去角質,讓肌膚更光滑,徐常捷醫師建議,這種習慣要適可而止,因為頻繁去角質反而可能破壞皮膚的天然保護力,加重乾燥與敏感的問題。
而在挑選沐浴用品時,建議避開含強效界面活性劑的產品,因為這些成分會過度清潔皮膚表面的油脂,徐常捷醫師說,應選擇溫和且含天然成分的清潔產品,特別是針對乾性或敏感肌膚的產品,能有效減少刺激,避免肌膚變得更加脆弱。
洗澡後保濕的黃金時間
保濕是對抗冬季乾癢的關鍵。徐常捷醫師指出,洗完澡後趁著皮膚表面還有微微濕潤時,擦上乳液或保濕產品,是最佳的鎖水時機。這時的皮膚處於水分充足、毛細孔打開的狀態,透過保濕產品可以有效鎖住水分,讓肌膚長時間保持滋潤。
不過如果皮膚已經出現輕度的乾癢,還能及時的保濕與修復得以緩解;但當乾燥引發過度搔癢、伴隨泛紅,就代表皮膚已經發炎,這時候要單靠乳液或保濕油等產品,皮膚是沒辦法吸收、反而可能越擦越糟,建議應該要立即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使用含有抗發炎成分的藥膏來解決問題。
不同保濕產品的效果與適用情況
日常的皮膚保養,徐常捷醫師透過一套「穿衣原則」來比喻,像是化妝水好比內衣、比基尼,為皮膚打底補水;水性精華液像短袖,提供輕薄的滋潤,油性精華液則像長袖,給予深層的鎖水效果;乳液如外套,適合日常使用,而乳霜則如同大衣,適合在寒冷或極乾燥的環境中穿著。
每一種衣物都有它適合的場合搭配使用,保濕產品也是如此,正確依照當下皮膚狀況,塗抹適當的產品,針對較乾燥的部位,例如關節處、膝蓋或腳後跟,可選擇油性較強的產品強效鎖水即可。
天冷時的乾癢問題,和妳的皮膚保護力息息相關,只要理解低溫、高溫對皮膚的影響,並養成正確的清潔與保濕習慣,就能有效減輕乾燥的不適。這個冬天,就讓我們一起為肌膚穿上正確「保濕衣物」,跟乾癢說Bye Bye!
延伸閱讀:
冬天拒絕脫皮、乾癢!乾燥肌救星降臨,資深美容護理師傳授「關鍵兩步驟」養出好命肌
365天都要防曬!防曬係數怎麼看?產品怎麼挑?皮膚科醫生一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