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用品的發明不過百年,那妳有沒有曾經想過,在沒有衛生棉、棉條、月亮杯的年代,阿媽月經來了怎麼辦?「小紅帽」創辦人林薇在接受訪問時,特別分享了早期臺灣女性在面對月經時,是如何偷偷用「秘方」製作屬於自己的生理用品。
阿媽的月事布
林薇分享道,自己曾出過一本名叫《阿媽 ê 月》的書籍,當中訪問了臺灣橫跨世代的女性,去了解月經的文化與歷史。她提到,許多臺灣的阿媽在年輕時,都是用舊被單或布料裁成布條,手工縫上扣子或是鬆緊帶,製成可重複使用的月事布,每個地區的阿媽都有不太一樣的製作方法,會和她們的生活習慣有關。
而這個製作過程彷彿一場秘密儀式,像是家裡廚房的秘方一樣。在早期,月經還是比較禁忌的話題,所以甚至連自己女兒,阿媽都不會告訴她怎麼製作,很多阿媽也笑著說,自己還是小孩時,是偷偷看才學會怎麼製作月事布的。
林薇還提到,在使用月事布的年代,清洗是個很麻煩的事,有位阿媽分享道,她會帶著這些布到溪邊,並挑湍急的水流清洗,因為這樣血跡才能快速沖掉,避免被其他人看到。
每個文化中都有月經習俗與禁忌
隨著話題深入,林薇也聊到不同文化中的月經習俗。例如在以色列就有個可愛的傳統,當地會讓初經來的女孩舔一匙蜂蜜,象徵未來的月經能像蜂蜜般甜蜜順利,幫助女孩更輕鬆地接受經期,從容迎接每個「好月」的到來。
而在冰島,媽媽們則會烤蛋糕來迎接女兒的成長新篇章,這些蛋糕通常以紅白色為主,不只讓女兒感受到家庭的支持,還能藉此傳遞經期是值得慶祝而非羞於啟齒的訊息。
不過也並非所有文化都抱持這樣的正向態度,像是筆者在前一篇文章中提過的「月經小屋」,就是印度與尼泊爾部分地區長期存在的」習俗,因為女性經期期間會被認為不潔,必須被隔離,住進簡陋的月經小屋,遠離家庭與社會,不只造成女性的身心壓力,還可能導致健康隱患甚至性暴力問題。此外,亞洲一些地區仍存在月經期間女性不得進廟拜拜的禁忌,原因在於月經「不潔」的觀念仍根深蒂固。
歷史文物讓沉默的故事被看見
在月經博物館內,除了有月經歷史的相關展區,也有專門設置了玻璃櫃,收藏從美國、台灣乃至世界各地的古老月經用品,她表示,許多參觀者在看到這些物品後都非常驚訝,發覺自己從沒有和阿媽或是阿祖聊過有關月經的歷史,也沒有想過在個年代,女性是如何處理月經,很多民眾在參觀博物館後,都決定回家和阿媽或阿祖開啟這樣的話題。
林薇也提到,有一位約 70 歲的阿公,因為看到月經博物館的新聞報導,覺得月經議題非常重要,因此特地搭火車再轉捷運來參觀博物館,結束後熱情地表示:「這種事情,早在 30 年前就該有人做了!」這樣的支持與鼓勵讓林薇十分感動,也看見社會上還是有許多討論的機會,以及改變的可能性。
現代月經用品的潛在問題?
筆者在訪談中,特別向林薇提出了一個問題:現代的生理用品是否會忽略了一些潛在問題,例如環保或健康方面的隱憂?林薇表示,隨著大眾對環保和健康的重視不斷提升,現今的月經用品反而會越來越重視環保跟健康。
不過林薇也提到,在生理用品的發明方面,資源的投入相對不足,因此許多創新和研究仍處於停滯階段,許多現代的生理用品,在材質與製作過程上,其實和多年前都是沒有相差太遠的,因此她希望這些面向能獲得更多資源支持,也期待能看見更創新性與具有突破性的發明出現。
月經的歷史更像是一部女性韌性的故事
月經的歷史對女性而言,除了是每個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亦承載著女性在困難中生存與堅韌的故事,記錄著女性如何在不被理解、甚至需要隱藏的狀態下,堅強地面對生命中的這一部分。
下次回家和阿媽喝茶聊天時,不妨問問她:「阿媽,你以前是怎麼處理月經的呢?」或許答案可能會讓妳對阿媽的過去有更多的理解,也會有更多的敬佩。
延伸閱讀:
專訪|好朋友、大姨媽來?「小紅帽」創辦人林薇揭為何月經是「不能說的秘密」
專訪|有人買不起衛生棉?「小紅帽」創辦人林薇談月經貧窮:「不為月經所困,是最基本的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