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是種生活態度!專訪 Become 創辦人 Emily,如何將蔬食與環保融入早午餐文化

by jjhkasAlice.P
吃素是種生活態度!專訪 Become 創辦人 Emily,如何將蔬食與環保融入早午餐文化(圖:IG@emilyly0930、becomebrunch)

你是無肉不歡者,還是樂於嘗試蔬食多樣化的美食探索家?隨著永續生活與健康意識的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蔬食料理,根據全球線上統計網站 World of Statistic 的數據,截至 2023 年台灣蔬食人口(包含彈性蔬食者)已達 300 萬人,占總人口約 13%,排名全球第三,顯見蔬食早已不只是單純的飲食選擇,更成為一種健康又潮流的生活態度!

iLady 專訪台北蔬食餐廳 Become 創辦人兼主廚 Emily,分享自己如何將健康、美味與環保融合,創造出既符合當代健康需求,又讓人垂涎欲滴的蔬食佳餚。

台北蔬食餐廳 Become 創辦人兼主廚 Emily(圖:IG@emilyly0930)

台北蔬食餐廳 Become 創辦人兼主廚 Emily(圖:IG@emilyly0930)

出生餐飲世家,自小培養料理興趣、開餐廳

Become 隱身在台北大安區的靜巷內,店內主打蔬食早午餐,自 2019 年開幕以來深受蔬食者的歡迎。由出生餐飲世家的 Emily 擔任主廚,憶起踏入餐飲業的契機,她輕聲說:「家族經營中餐聽、西餐到飲料店,多方涉足,從小學時就會由家中長輩帶著學料理、更常去家中餐廳看著師傅備料,進而萌起對料理的興趣,長大後自己更是對烘焙情有獨鍾,便離開服裝產業到了咖啡廳、甜點工作室工作與學習,加上自己平時愛吃也愛下廚,直到 30 歲開了自己第一間店。」

出生餐飲世家的 Emily 曾到咖啡廳、甜點工作室工作與學習,30 歲開了第一間餐廳(圖:IG@emilyly0930)

出生餐飲世家的 Emily 曾到咖啡廳、甜點工作室工作與學習,30 歲開了第一間餐廳(圖:IG@emilyly0930)

Emily 自小胃口不佳,因此擇食成為她的習慣。作為一位彈性蔬食者,她選擇避免紅肉,並且偏好攝取更多蔬菜纖維與海鮮蛋白質,認為這樣的飲食方式對腸道更有益,而這樣的飲食理念,也促使她開設蔬食早午餐餐廳。

「我是非常重視早餐的人,認為早餐總能爲一天的開始帶來滿滿活力,尤其是健康營養均衡的飲食,身體自然能感到輕盈並且能量充沛。當時有機會去溫哥華旅行ㄧ個月,深刻感受到在國外,彈性蔬食(Flexitarian)和海鮮蔬食(Pescatarian)是非常普遍盛行的,加深了我想把這樣的飲食文化帶來台北的想法。」

餐廳將彈性蔬食(Flexitarian)和海鮮蔬食(Pescatarian)理念帶來台灣(圖:IG@emilyly0930)

餐廳將彈性蔬食(Flexitarian)和海鮮蔬食(Pescatarian)理念帶來台灣(圖:IG@emilyly0930)

提倡葷素共桌,蔬食是飲食選擇之一

Become 的品牌理念為「健康、信任、享受生活」,並提倡「葷素共桌」邀請顧客來此感受不受拘束的飲食方式,一同享用健康美味的食物。為了讓每一位顧客都能享受到新鮮與營養的飲食,Emily 會根據食材的產季和活動檔期調整菜單,精心設計每道料理,「我們很在乎生菜與水果的季節和鮮度,和沙拉醬料的選用,都是自製為主。」

早午餐使用量最大的雞蛋,Emily 特別選擇了以微生物生態養殖法生產的雞蛋(圖:IG@becomebrunch)

早午餐使用量最大的雞蛋,Emily 特別選擇了以微生物生態養殖法生產的雞蛋(圖:IG@becomebrunch)

其中,早午餐中用量最大的雞蛋,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Emily 選擇了微生物生態養殖法的雞蛋,「因為早午餐會有半熟食用的需求,所以我們特別選用微生物生態養殖法的雞蛋(替代一般抗生素),且是通過政府認證的非籠飼高營養的葉黃素蛋。炸物和煎台則選用澳洲的高煙點芥花油,讓顧客吃得安心。」

餐廳提倡「葷素共桌」邀請顧客來此感受不受拘束的飲食方式(圖:IG@becomebrunch)

餐廳提倡「葷素共桌」邀請顧客來此感受不受拘束的飲食方式(圖:IG@becomebrunch)

台灣蔬食人口大增,因爲 1 大關鍵

台灣目前蔬食人口躍居全球第三,作為蔬食餐廳經營者,Emily 認為有一大因素促使蔬食市場提升,「我認為疫情的影響還是很大,疫情後有更多消費者開始在意飲食與健康的連結,對蔬食和健康飲食的需求增加,但艱難的是蔬菜和整體原物料的價格上漲,讓這部分也有呈現 M 型化的發展。」

儘管如此,Emily 依然對蔬食餐飲市場充滿信心,「相信未來『精緻蔬食餐飲』會成為蔬食餐飲的主軸,顧客願意花更多錢在消費更精緻、更多變化、更加美味好入口的蔬食料理,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探索更多能替代肉類帶來的美味料理。」

隨著人們對健康與環保的重視,蔬食將不再是飲食潮流,而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於 Emily 來說,環保的實踐不僅限於飲食,更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像是空盤計畫、不浪費食物等小舉動,都是實踐與參與環保的方式。」她相信,即便像 Become 這樣的小小獨立餐廳,也能在日常中為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Emily 相信未來「精緻蔬食餐飲」會成為蔬食餐飲的主軸(圖:IG@becomebrunch)

Emily 相信未來「精緻蔬食餐飲」會成為蔬食餐飲的主軸(圖:IG@becomebrunch)

對於 Emily 來說,環保的實踐不僅限於飲食,更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圖:IG@becomebrunch)

對於 Emily 來說,環保的實踐不僅限於飲食,更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圖:IG@becomebrunch)

想來,這些日常的舉動雖小,卻在慢慢改變人們的飲食文化與生活方式,未來 Emily 也希望將料理能延伸到晚間時段,或是走向跨縣市,以不同形式去推廣生活方式與美食,讓大眾感受蔬食的力量與生活的美好。

延伸閱讀:

專訪|地瓜熟了二手市集創辦人 Noki:「將二手寶物傳承延續生命,做到環保永續!」

姊妹檔棄穩定高薪、合體創辦「曾的茶」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茶產業站穩腳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