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品登上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11/10 前遊日本新潟看地方創生

by jjhkasAlice.P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環保再生活化在地!85件新作首亮相,台藝術家幾米、田中央工作群也參展(圖:FB@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出發日本旅遊除了賞美景、吃美食外,三年一次的國際藝術盛典《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Field)》也是多數人的旅日目標。《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今年來到第九屆、由知名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策劃,以「環境保護與再生」為題,集結 41 個國家與地區、275 組藝術家共 311 件作品,包括歷屆經典之作與 85 件新作,藉由多媒體裝置、雕塑及互動裝置,帶領觀者一探自然、藝術與社會的巧妙連結,即日起至 11 月10 日於日本新潟縣開展。

本篇將介紹《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由來,並帶領大家欣賞日本、台灣、烏克蘭、英國藝術家之亮點作品,若想出發藝術祭的讀者,不妨跟著腳步去探訪。

歷屆作品〈光之隧道〉為 MAD 建築事務所 馬岩松之作(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photo by Nakamura Osamu)

歷屆作品〈光之隧道〉為 MAD 建築事務所 馬岩松之作(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photo by Nakamura Osamu)

MAD 建築事務所新作〈Ephemeral Bubble〉(圖:FB@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MAD 建築事務所新作〈Ephemeral Bubble〉(圖:FB@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戶外藝術盛典,名稱源自日本古地名「越後國、妻有庄」,指的是位於日本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面積廣達 760 平方公里,是個四周環繞自然美景的里山地區。

為何會有藝術季的發生?其實是因日本戰後人口逐漸向都市外流,高齡化、空屋、廢校、棄耕地等問題逐漸產生,使越後妻有地區逐漸沒落,為了地方活化,2000 年起「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誕生了,以「人類就在自然中」為理念,將自然、農村生活與藝術創作相結合,創造獨具特色的藝術氛圍,同步實踐地方再造。

原倫太郎+原裕的〈與莫奈船長的 87 天廣場冒險〉(圖:FB@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photo by Osamu Nakamura)

原倫太郎+原裕的〈與莫奈船長的 87 天廣場冒險〉(圖:FB@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photo by Osamu Nakamura)

倉掛淳一+日本大學藝術學院雕塑系志工〈Kiyu〉(圖:FB@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photo by 中村修)

倉掛淳一+日本大學藝術學院雕塑系志工〈Kiyu〉(圖:FB@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photo by 中村修)

本屆邀集 41 個國家與地區、275 組藝術家共 311 件作品,包括歷屆經典之作與 85 件新作,當中必看亮點為 MoET 特別展,由原倫太郎+原裕的〈與莫奈船長的 87 天廣場冒險〉透過光影設計,白天和夜晚各擁不同美景;倉掛淳一+日本大學藝術學院雕塑系志工〈Kiyu〉宛如一座木造球池,適合親子同樂、葛西佑介的〈謝謝你的誕生〉為蛋型,演繹生命的美好等。

台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也受邀參展,運用自身能量結合在地風景,展現共生。台灣藝術家幾米早期以療癒人心的繪本聞名,曾獲「彼得潘銀星獎」、「波隆那兒童展加拉茲獎」等國際間備受注目的兒童文學獎等殊榮,近年也嘗試以油畫、雕塑等形式創作,傳遞自身人生觀撫慰大眾。本屆帶來〈2024 年 Kiss & Goodbye 被遺忘的珍貴回憶〉向在地居民借用物品,再以小屋為舞台呈現,展現越後妻有居民的溫馨日常。

〈2024 年 Kiss & Goodbye 被遺忘的珍貴回憶〉向在地居民借用物品,呈現美好故事(圖:墨策國際)

〈2024 年 Kiss & Goodbye 被遺忘的珍貴回憶〉向在地居民借用物品,呈現美好故事(圖:墨策國際)

彩繪的外牆展現出繪本中豐富的田園風光(圖:墨策國際)

彩繪的外牆展現出繪本中豐富的田園風光(圖:墨策國際)

幾米也以《忘記親一下》繪本圖像融合越後妻有當地的人文與地景,設置「JR 飯山線」藝術計畫的作品「Kiss & Goodbye」,永遠佇立在土市站與越後水澤站旁。團隊運用「魚板屋」的弧形屋頂倉庫為基礎,作為繪本衍生之藝術裝置及場域,觀者於「土市站」可以看到電車造型的魚板屋,彩繪的外牆展現出繪本中豐富的田園風光;「越後水澤站」則以陪伴小樹的布丁狗為造型,陪伴著這塊土地遇見奇蹟。

探入魚板屋內則有小巧的展覽,以立體裝置、畫作、影像、音樂來多元呈現繪本的寓意,期待觀者能從中獲得像電車一樣不斷向前奔跑的力量。

「越後水澤站」可以看見幾米的作品(圖:墨策國際)

「越後水澤站」可以看見幾米的作品(圖:墨策國際)

田中央工作群與日本建築師共同打造〈被大地擁抱的座椅〉(圖:駐日台灣文化中心)

田中央工作群與日本建築師共同打造〈被大地擁抱的座椅〉(圖:駐日台灣文化中心)

宜蘭知名建築事務所田中央工作群與日本建築師田熊隆樹聯手打造的〈被大地擁抱的座椅〉,位處作品位於藝術節活動中心「農舞台」附近的山路邊,椅子表面採用日本現今少見的洗石子工法,並巧妙結與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為觀者與在地居民提供一處靜謐而富有詩意的休憩區域。

此外,烏克蘭、英國等多國藝術家也同步參展,根據 The Japan Times 報導 烏克蘭新銳藝術家 Nikita Kadan 本次新作〈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暫譯:來自他方的物件)位於津南地區一座廢棄發電廠內,整體採用鏡面金屬製作,線型設計讓人聯想到火箭、流星,甚至是充滿歡笑聲的公園遊樂設施。

Nikita Kadan 表示:「這 2 個物件是仿照前蘇聯時期,遍佈在兒童遊樂場的結構所製作,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基輔的兒童公園也擁有同樣的遊戲設施,但如今,從俄羅斯領土飛向烏克蘭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火箭,擊中了這些兒童遊樂場。」來到此處,只能從遠處觀賞作品,無法近距離體驗或觸碰,以此象徵無法觸及的幸福,讓人不禁反思戰火的無情與殘酷。

烏克蘭藝術家 Nikita Kadan 新作爲在一處廢棄發電廠(圖:The Japan Times)

烏克蘭藝術家 Nikita Kadan 新作爲在一處廢棄發電廠(圖:The Japan Times)

英國當代雕塑大師 Antony Gormley〈MAN ROCK Ⅴ〉位在十日町(圖:官網@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英國當代雕塑大師 Antony Gormley〈MAN ROCK Ⅴ〉位在十日町(圖:官網@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英國當代雕塑大師 Antony Gormley 擅長透過創作,探索人體與空間的關係,此作〈MAN ROCK Ⅴ〉將人體與天然石頭結合,挑戰了人造結構,作品位在樹木、山間草地和岩石之中,恰好與大自然相融,促使人們思考人類作為地球守護者,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同時,找到與環境和諧共處的方式。

談及本屆藝術祭,從開創階段至今皆擔任總監的北川富朗表示:「越後妻有吸引人的理由之一,在於擁有自然與歷史、生活等層層堆疊的力量。在這裡而誕生的藝術,事物變得更有趣、更耐人尋味。我認為這裡具有那樣的魅力。許多作品以地區生活相關為主題,這是其他任何地方所沒有的、是因為存在於該地區才有的重要意義。也因此,理解這種作品的人能夠各自感受到不同的價值。」

歷屆作品〈妻有花開〉為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之作(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photo by Nakamura Osamu)

歷屆作品〈妻有花開〉為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之作(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photo by Nakamura Osamu)

綜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除了國內外的當代藝術之外,還融入了飲食文化、插花、陶藝等生活藝術,作為與當地社區互動的表現形式,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們在不同價值觀和文化當中共同激盪,創造多元豐富的體驗。

來到「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除了盡情欣賞國際藝術作品外,也能藉飽覽美麗的梯田、山林等自然景觀,常常在地美食,將全身心浸潤在這片土地上,感受獨有的風土民情與豐沛文化。大地藝術季即日起至 11 月 10 日,一般票價為 4,500 日圓(約 991 台幣)、優待票(國小、國中與高中生)為 2,000 日圓(約 440 台幣)。

延伸閱讀:

37歲受精神折磨自戕,離世後才揚名國際!從《梵谷:尋光之路》登台真跡,一探天才畫家的戲劇人生

走進百花齊放的藝術世界!奇美博物館展覽《畫師們》4大亮點解析「尼德蘭繪畫時代」榮景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