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dy 說:
魚油不是「吃了就好」,它有不同型態、吸收率與價格差別。營養師提醒,搞懂 TG、EE、rTG 的差異,才能挑到最符合需求的魚油。特定族群如久坐上班族、應酬多、需要專注力的人,適度補充魚油能幫助調整體質與心血管保護。但別忘了,魚油屬於脂溶性營養素,最適合在飯後隨食物油脂一起攝取,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在深入瞭解魚油之前, Cofit營養師-李羽萱 先來帶著各位認識魚油和魚肝油之間的差異,除了所含成分不同,連功能也完全不一樣哦~同時也為您詳解魚油功效與好處?誰適合吃?哪個族群需要避免?以及什麼時候吃最好?
魚油是什麼?跟魚肝油差別在哪?
魚油是魚類的脂肪萃取物,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其中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提供對人體有益處的EPA和DHA;魚肝油則是萃取自魚的肝臟,可補充維生素A及D。建議比較有可能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族群可以適度補充魚肝油。
3大魚油型態,你分清楚了嗎?
魚油的三大型態-TG、EE、rTG:
1. TG(Triglyceride,三酸甘油酯型):
以天然的三酸甘油酯形式存在,直接萃取保持原本的Omega-3,保留了原始的油脂結構,需要服用比較多顆才能滿足每日需要補充的劑量。TG 型魚油的 Omega-3 含量也是 3 種型態中最低的,也因為如此,剛萃取出來的魚油一般上都需要進行再加工,以淬煉出更高濃度的魚油。
2.EE(Ethyl Ester,酯化型):
通過酯化處理,TG型魚油轉化為EE酯化型,讓Omega-3濃度提高,EE型魚油的Omega-3含量約50~70%,由於萃取技術較複雜,因此價格較高,EE型魚油因不是天然魚油的三酸甘油脂的型態,雖然含量較高,但吸收率反而較差。
3. rTG(Re-Esterified Triglyceride,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型):
通過再酯化處理,EE型魚油轉化為rTG形式,讓Omega-3濃度提高,助於提高吸收利用率,這種形式最為容易被人體吸收,相對也讓成本變高。
所以選擇魚油保健食品時,不妨從個人需求和預算考慮的角度思考,魚油補充劑的形式EE、rTG、TG,都有其優勢和適用情境,先了解這三種魚油萃取的型式後,再依據個人需求和預算考量做出最佳選擇。但因rTG型魚油透過技術萃取,能提高Omega-3達80%以上,讓高濃度魚油也有良好吸收率,所以建議可優先選擇rTG型魚油。
下列這些族群,建議補充魚油
1. 常吃炸物、高糖、精緻碳水
2. 長時間工作或回覆訊息
3. 想調整體質平衡
4. 活動不足或容易卡卡
5. 需要高專注力族群
6. 工作強度較高
魚油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因此在飯後吃,跟隨食物油脂一起補充,能幫助魚油的吸收率達到最高。
文章轉載自 cofit,未經授權請勿擅自使用或轉載。
延伸閱讀:
汽車美容關乎雨天行車安全!鑫淼「潔癖小姐」:內裝清潔也是隱形防護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