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表示,我國民眾在 2023 年一整年就能吞下 3.2 億顆安眠藥、平均一人一天吞 14 顆,疊起來可超過 4000 座 101 大樓(驚)。資料顯示,失眠問題困擾非常多人!雖然筆者偶爾壓力大才會失眠,大致上來說還算好睡;但關於睡眠的認知,仍常被各種迷思所影響。
筆者認為,如果 Lady 正常情況下,失眠嚴重、影響作息的話,還是先請教專業醫師了解狀況。不過坊間的迷思眾多,這次就邀請精神科醫師鄭佳益來幫忙破解這些謠言。
睡眠迷思 1:每個人都需要睡滿 8 小時
許多人認為每天睡滿 8 小時是健康的基礎,但實際上,睡眠需求因人而異。鄭佳益醫師指出,大多數成年人每天需要 7 到 9 小時的睡眠,而非固定的 8 小時。如果白天能保持清醒、精神良好,就代表目前睡眠時數適合自己。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
方法 1 觀察自然醒的睡眠時長:在不設鬧鐘的情況下,記錄約一週的自然醒來時間。
方法 2 評估日間狀態:白天精神狀態穩定,說明睡眠時數是足夠的。
鄭佳益醫師補充,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情緒問題的風險,例如增加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可能性。
因此,與其盲目追求 8 小時,不如專注於保持穩定的睡眠時數,這才是健康的關鍵。此外,他建議建立一個固定的睡前儀式,例如閱讀書籍或進行冥想,有助於更快進入睡眠狀態。有些人會發現,當壓力較大或有生活事件干擾時,睡眠需求可能會短暫增加,這是正常的。
鄭佳益醫師提醒,如果偶爾的睡眠不足不影響日常生活,不需要過度擔心;反之,若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就要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睡眠迷思 2:即使睡不著,躺著也算休息
許多人以為,只要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大腦和身體就能得到足夠的休息。不過,鄭佳益醫師強調,長時間躺著、但睡不著可能讓心理對床產生焦慮感,進一步加重失眠。
該如何應對睡不著的狀況?
方法 1 30 分鐘法則:如果躺著 30 分鐘仍無法入睡,可以起身做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聽音樂、做深呼吸或閱讀輕鬆的書籍。
方法 2 避免 3C 產品:使用手機或平板會增加藍光暴露,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方法 3 調整環境:確保臥室光線柔和、溫度適宜,創造一個有助於入睡的環境。
鄭佳益醫師進一步說明,許多人會因為過於擔心睡眠不足而陷入「越想睡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這種情況下,可以嘗試放鬆技巧,如漸進式肌肉放鬆法,Lady 們可以做一些伸展,之前我在這篇《物理治療師推薦5招伸展運動》裡,就有請專業物理治療師教大家 5 招適合天天做的伸展動作。
再來就是正念練習,不論你是坐著、還是躺著,只要將全身放鬆、閉上眼睛,專注在自己的呼吸頻率上,讓情緒、心靈得到平靜,有助於減輕焦慮並提升睡眠品質。
另外,規律的睡前習慣對改善失眠也非常重要。例如,每晚固定時間上床睡覺,並在固定時間起床,即使是假日也不例外,這樣可以讓生理時鐘更穩定,減少失眠的機會。
睡眠迷思 3:週末補眠可以彌補平日的睡眠不足
週末補眠是許多人用來彌補平日睡眠不足的方式,但其效果有限。鄭佳益醫師解釋,補眠雖然能暫時減輕疲勞感,但無法逆轉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的損害,如內分泌功能失衡、體重增加等。此外,補眠可能打亂生理時鐘,導致週日晚更難入睡,形成「週一症候群」。
補眠的正確替代方案
方法 1 規律作息:盡量保持每晚固定的睡眠時間,避免週末賴在睡床、不肯起。
方法 2 午間短暫小睡:白天疲憊時,可以利用 15-20 分鐘的午睡恢復精力,比週末長時間補眠更有效。
鄭佳益醫師特別提醒,很多人在週末因睡得過多、而打亂平日的作息,導致週一無法早起或精神不振。長期下來,這種生活方式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例如降低免疫力或引發慢性疲勞。
他建議,為了保持穩定的生理時鐘,可以在每晚睡前一小時做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泡溫水澡或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這有助於快速進入深層睡眠。
正確對待睡眠 告別失眠困擾
鄭佳益醫師指出,破解失眠的關鍵在於改變對睡眠的迷思,與其追求絕對的睡眠時數或靠補眠解決問題,不如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安排,才能提升睡眠品質與身體健康。
此外,他也強調,飲食習慣與運動對睡眠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睡前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晚餐應避免高脂肪或辛辣食物,以減少胃部不適對睡眠的干擾;同時,每週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等,也能改善睡眠品質。
破解失眠迷思需要耐心、持之以恆,改變錯誤的睡眠觀念,建立正確的睡眠習慣,才能真正改善睡眠品質。
有了鄭佳益醫師的解析,筆者希望 Lady 們都能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觀念調整,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健康睡眠之道。
延伸閱讀:
哪些人容易罹患巧克力囊腫?能預防嗎?婦科醫師表示「只能及早發現!」
年末聚餐、尾牙吃不停,藏在肚子的脂肪怎麼消?埋線減重成減脂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