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花心思在呵護肌膚,是否曾想過,臉上可能正有無數微小的「室友」在活動?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蠕形蟎蟲,牠們與我們的皮膚長期共生,平時相安無事,不過當蟎蟲數量失控時,就可能成為我們臉上肌膚的頭號敵人。
筆者經常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有 KOL 分享自己治療蠕形蟎蟲的案例,但也看人家說,其實不處理這些蟲也不礙事?到底這「蟲」是怎麼回事?皮膚專科醫師王筱涵就說,我們必須好好的認識蠕形蟎蟲,才能正確保護自己的皮膚,不讓蟲蟲大軍在臉上橫行。
蠕形蟎蟲是什麼?為什麼會「住」在臉上?
蠕形蟎蟲是肉眼無法察覺的微小寄生蟲,常見於臉部皮膚,特別是毛囊和皮脂腺內。王筱涵醫師指出,蠕形蟎蟲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毛囊蟎與皮脂蟎。毛囊蟎以棒槌狀的外型,藏身於毛囊深處;而皮脂蟎則更小,常聚集於鼻翼、T 字部位等油脂分泌旺盛的地方。
王筱涵醫師強調,蟎蟲本身並非絕對有害,與皮膚維持著「和平共生」的狀態。然而,當蟎蟲數量過多或肌膚狀況不佳、甚至免疫系統下降時,皮膚問題就會浮現,例如,毛孔粗大、皮膚粗糙、紅腫搔癢等、嚴重還會出現痘痘、膿皰。
大多數的女性平時就很關注自己的皮膚狀況,所以比較容易察覺異狀,王筱涵醫師解釋,所以這和性別無關,診間也常碰到女性帶著另一半來求助,一檢查,臉部蟎蟲數量鐵定超標。(笑)
但我們不提男生們,撇除上頭提到容易造成蠕形蟎蟲增生的內在因素,王醫師指出,經常化妝、卸妝又不夠徹底乾淨,又或者使用不合適的保養品等,都會破壞皮膚保護力,成為蟎蟲繁殖的溫床;尤其是油性肌膚與敏感性肌膚,更容易出現蟎蟲引發的症狀,造成皮膚出現有如「橘子皮」般的粗糙表面,以及泛紅或瘙癢的情形。
護膚過度也是導致問題的原因之一。例如,到了冬天,就會有不少時尚趨勢推崇「油保養」或宣傳去角質的好處,那麼我們皮膚的保護力就可能遭到破壞,讓蟎蟲有機可乘。王筱涵醫師建議,護膚的重點應是保持清潔與平衡,過度清潔或滋養都可能適得其反,選擇不含高油分或刺激性成分的產品,並確保徹底卸妝,才能減少蟎蟲問題的發生。
換季、壓力與睡眠 蠕形蟎蟲的隱形推手
蟎蟲的數量與活性,受環境與個人生活習慣的影響,王筱涵醫師指出,每當換季之後,每個人的膚質多少都會有所變化,這時候臉上的蟎蟲可能就是誘發肌膚發炎等問題,此外,壓力大或睡眠不足會削弱肌膚免疫力,讓蟎蟲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所以在季節變化時,適當調整保養的產品、步驟,例如在濕熱的春夏注重控油,乾燥的秋冬加強保濕,都是維持肌膚平衡的關鍵。另外,因為蟎蟲是會傳染的!但別聽到傳染就害怕,王筱涵醫師說,只有新生兒的臉上是不會有蟎蟲的,但為什麼漸漸會出現呢?那是因為跟大人臉碰臉的接觸、跟這新世界接觸,漸漸的臉上也會出現蟎蟲。
我們還是要再強調,「蠕形蟎蟲」是每個人臉上都會有的寄生蟲,平時和我們和平共生,只有膚質狀況不佳、或是其他因素導致臉上油水不平衡等,才會出現蟎蟲增生誘發的問題。這一切都和個人體質有關,同樣的蟎蟲數量在不同人臉上,有些人會沒事、有些人則會紅腫發癢,當發生問題時,就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忙,對症下藥。
當臉上出現皮膚泛紅、摸起來很粗糙、看起來毛孔粗大,像橘子皮般,建議可以諮詢皮膚科。醫師會透過專業的檢測方式,像是王筱涵醫師就會利用「大拇指擠壓法」及「黏貼法」來確認是否有蟎蟲、以及數量,兩種方法如果每平方厘米皮膚的蟎蟲數量超過10 隻或 5 隻,即可判斷為超標。
這就需視嚴重的情況,正確用藥來殺死過多的蟎蟲,但是,是不可能殺光臉上所有的蟎蟲,因為它本來就是生存在我們臉上的寄生蟲。
正確護膚習慣 與蠕形蟎蟲和平共處的秘訣
即使蟎蟲是無法完全消除的「室友」,我們還是要透過「正確的護膚方式」與牠們和平共處。王筱涵醫師建議,每天早晚用溫和的潔面產品清潔皮膚,但要避免過度清潔以免破壞皮膚保護層。如果臉上皮膚正在發炎,就要停止化妝,先治療好皮膚問題,療程結束後,也建議減少化妝的頻率,特別是濃妝,並要確保卸妝乾淨,才能有效減少蟎蟲。
蟎蟲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只要了解它們的生態與影響,並養成良好的護膚習慣,就能有效減少其對肌膚的傷害。透過專業診斷與適當治療,搭配正確的日常護理,讓皮膚的微生物叢彼此維持平衡。
延伸閱讀:
吃A酸治皮膚百病?醫:「大錯特錯!」痘痘肌想吃A酸治療,得先看是不是這4類人
不再迷戀螞蟻腰、平坦腹!歐美掀「真實身材」風潮 擁抱自己的曲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