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百業(10)健美選手潘詩潔 – 邁向比賽總冠軍的一天:「選對方法,才不會因痛苦而放棄」

by Sally.H
健美選手潘詩潔邁向比賽冠軍的一天。(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當我們看到舞台上的健美選手時,光彩耀人的肌肉線條和自信笑容往往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但在健美這項講求身體極致美學與耐力的運動中,背後,究竟藏著多少努力與堅持?

去年 12 月,潘詩潔以不到兩年的健美選手生涯,拿下了 IFBB Wellness PRO 卡,成為台灣第二位取得此殊榮的女性健美選手。從跨入健身的愛運動女子,到如今標榜自然健美的職業選手生涯,潘詩潔以堅持不懈的努力,成為台灣健美界的閃亮新星。這次專訪,我們將從她的日常備賽生活、個人成長故事與職業挑戰,全面認識這位專業健美選手。

專訪健美選手潘詩潔。(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台灣第二位取得IFBB Wellness PRO 職業卡的女性健美選手潘詩潔。(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挑戰健美選手的刻板印象

在外界眼中,健美選手往往被貼上「肌肉大塊」、「只會健身」的標籤。但健美並不是簡單的增肌減脂,而是一門包含了科學和藝術的學問,尤其在姿勢表現和訓練計劃的設計上需要花費大量心力。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健美選手備賽過程很辛苦,因為要控制飲食、要不停地訓練等付出。」

她提到,像自己的健美初衷是希望自然、健康、快樂地比賽,所以關鍵在於尋求專業協助,避免過度壓抑身心狀態,「必須學會傾聽自己的身體,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時候該努力。」

此外,健美選手的職業病也在所難免,無論是因頻繁訓練導致的肌肉損傷,還是持續計算熱量的習慣。與其說改變生活習慣,她反而把備賽融入生活當中,但她不後悔這樣的選擇,因為健美備賽過程,讓她更加認識自己以及心智更強大。

對此,詩潔表示,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與策略。「很多人覺得健美是自虐,但其實當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整個過程是可以很舒服的。」她提到,找專業的運動營養師幫助她設計飲食計畫,大幅減少備賽過程中的不適。「選對方法很重要,這樣你就不會因為痛苦而放棄。」

專訪健美選手潘詩潔。(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專訪健美選手潘詩潔備賽日常。(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健美備賽日常與比賽當天的準備

潘詩潔的日常生活高度規律,尤其在備賽期間更是如此,而在比賽當天,行程更是緊湊。

以 2023 年 12 月比賽為例。當天詩潔早上六點就要起床,開始吃第一餐、練習 Posing,「比賽當天也要就盡可能不喝水,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要『充碳』吃大量碳水,像是米餅。」

大約 9 點抵達比賽會場,詩潔開始妝髮、換裝、繼續練習和進行最後的皮膚上色準備。中午 12 點左右比賽,要維持狀態持續到下午,台上更得專注於每一個姿勢的展現,不讓情緒因外界環境而分心,「每個姿勢都要盡可能展現肌肉的優勢,同時注意表情和站姿。」

「上了台,我只知道評審在哪裡,其他的都不重要。」短短幾分鐘的展示,往往決定了選手數月、甚至數年的訓練成果,因此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那比賽結束後會犒賞自己吃大餐嗎?潘詩潔笑說:「沒有吃大餐。回歸正常作息,對我來說就是犒賞。」

 

健美訓練、飲食與心理調適

潘詩潔提到,比賽前一周的「高峰週」是最關鍵但也最艱難的時期。這段時間需要調節水分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詩潔提到,「比賽前一週,執行 Peak week 高峰期策略,讓體態到最佳狀態。會先肝醣盡可能耗盡,再超補償補充肝醣,所以會低碳再到高碳水,其中也包含喝水量、鈉與鉀的控制,來執行高峰週。」

為了讓肌肉狀態看起來是皮貼肉,以免水腫看不見肌肉線條,詩潔坦言,「我覺得最痛苦的是控制水分的那幾天。」她分享道,限制喝水的量讓她每一口水都得小心翼翼地分配。但這些飲食飲水的高低控制,通常佔比賽分數的 5% 左右,而這也是比賽結果的最關鍵。

然而,挑戰並不僅止於此。日常飲食控制,她習慣隨身攜帶磅秤來精準計算每一餐的熱量與營養,「偶爾想吃甜食,就會買回家吃一兩口,冰起來,隔天再吃一兩口。」平時教課以外的時間,她也會上各種課程,像最近迷上嬋柔,持續挑戰更多類型運動。

在心理層面,選手們往往面臨來自成績與身體變化的壓力。潘詩潔強調,「當你習慣了就不會覺得痛苦。」她認為長期的自律,和如何在壓力中找到平衡,是持續進步的關鍵。

 

健美比賽獎金和參賽花費

聊到她當職業選手、比賽拿名次會有獎金嗎?潘詩潔坦言,她的收入主要來自於擔任健身教練、一對一與團體課程,以及帶領備賽學生,「健美比賽獎金真的不多,反而還非常燒錢。」

每個組織的標準不同,詩潔以她去年參賽 IFBB 為例:「光報名費、上色、官方攝影費大概就一萬塊錢,舞台高跟鞋一般的大約三、四千(不同項目還要準備不同款式),每套比基尼幾乎都破萬,再加上上色、妝髮費⋯,光是比賽當天就要付出去三萬起跳。」然而這些花費,還都不含前期她備賽訓練、飲食、找 Posing 老師或運動營養師的費用。

為了平衡生活與夢想,她在收入來源上也採取多元化策略,除了主要收入來自擔任自由健身教練之外,她還會接案做行銷內容,或是接受演講邀約,分享自己的健身經歷與心路歷程。

專訪健美選手潘詩潔。(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透過健身探索出自己無限潛能的健美選手潘詩潔。(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從上班族到健美舞台

事實上,潘詩潔一開始並非運動科班出身,踏入健身運動、健美賽事完全都是半路出家。

高中時期,潘詩潔曾懷抱成為主播的夢想,考上相關科系、渴望站在鏡頭前發光。然而,進入職場後,她轉向媒體幕後工作,「那時候在電視新聞台當編輯,我上晨班,都要凌晨三點起床,從早上四點上班到下午一、兩點。」

潘詩潔笑說,她為了鍛鍊體力開始運動,沒想到對健身越來越著迷,「後來我帶著瑜伽球代替辦公椅,還被旁邊製作人罵。(笑)」漸漸她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久坐辦公,所以轉而投入運動證照公司上班、晚上教團課。

 

體脂從 12%⮕8% 挑選更適合的比賽項目

一路從兼職換正職、正職換兼職的模式下,潘詩潔一邊運動一邊成為現在的自己,「後來因為老公是健身教練,他鼓勵我試試看健美比賽。」沒想到 2022 年 8 月參賽總統盃,初體驗就拿下 Wellness 冠軍。

這次勝利讓她意識到自己的潛力與方向,開始在一年內系統性地調整體脂、雕塑體態、參加不同項目的比賽包括比基尼、Figure以及Wellness,「當我發現自己即便體脂 8% 也不適合比基尼賽事,轉而朝向另外兩個項目發展。」

2023 年三月,潘詩潔拿到 IFBB NPC 區域賽 Wellness 總冠軍、12 月 PQ 職業卡資格賽更成功拿卡,她說:「當下自己也做了決定,要走這條路了。」

詩潔因為老公鼓勵踏上健美選手之路。(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潘詩潔因為老公鼓勵踏上健美選手之路。(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健美比賽的現實與夢想

潘詩潔說:「要永遠覺得自己不足,才會更努力堆肉、更盡力做好每件事!」透過一次次的比賽,她不僅完成了體態的改變,更探索出自己的無限可能。

從初試啼聲到國際賽場的專業選手身份,潘詩潔的健美之路充滿挑戰,也滿載收穫。正如她所說:每一次上台,不僅是與他人的競技,更是與自己的挑戰。」健美帶給她的,不僅是肌肉的塑造,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與堅持。

未來,她的目標是進一步挑戰職業賽,爭取登上最高殿堂——「健美界的奧運」奧林匹亞(Olympia)。目前台灣尚無女性選手登上這個舞台,她希望自己能成為第一人。

健美選手潘詩潔邁向比賽冠軍的一天。(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健美選手潘詩潔邁向比賽冠軍的一天。(圖/Instagram@panpan_ifbbwellnesspro)

 

認識到潘詩潔的參賽過程之後,才發現,原來健美選手都是靠著滿滿的愛和自我要求在支撐。見識了這項運動背後的辛苦與成就,才明白,健美比賽中聚集的不僅是一位位的選手,他們更都是為夢想拼搏的實踐者。

透過潘詩潔的經歷,也讓人深刻感受到:當你用心去嘗試與堅持,就能在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通過工作換得薪酬和成就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有他不同的生活樣貌,從而刻畫出他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平時忙著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認識每一種工作的內容,因此 iLady 想以「各行各業的一天」帶大家在每篇專訪中認識一個人和一種職業。藉由欣賞另一個人的成長故事,為我們的生命拓展更豐富的視野。

延伸閱讀:

她。百業(9)健身教練 Wendy 自在運動的一天:「我不啃雞胸肉,還會吃麥當勞」

她。百業(8)服飾業 Elaine 斜槓行銷、Podcaster 的一天:2成工作、8成做喜歡的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