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稿主編:Iris.L)
全球電影票房口碑極佳的《懼裂》( The Substance),不僅奪下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更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中開出 91 %高分,這部驚悚片以主角在容貌焦慮與心理衝突之間的掙扎為題材,而當中飾演「完美分身」的瑪格麗特庫利( Margaret Qualley ),不只在電影中不斷「分裂」,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她也面對過許多內心掙扎與自我探索,深陷「瘦才是美」的外貌標準之中,甚至曾經患上飲食失調症,然而,也正是這樣的迷失,讓她得到尋找真我與重生的契機。
星二代的童年成長歷程
瑪格麗特庫利自幼便生活在聚光燈下,母親是知名女演員安蒂·麥道維爾( Andie MacDowell ),父親則是模特兒兼企業家保羅· J ·庫利( Paul J. Qualley ),兩人都在娛樂業中擁有相當的成就,也因為這樣,她的童年經歷與一般人截然不同,無論走到哪裡,瑪格麗特總會被媒體拿來與母親做比較,她的外貌和才華也讓她從小便吸引了外界的目光。雖然從小就習慣了媒體的關注和父母的名聲,但瑪格麗特並未將其視為理所當然,而是選擇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雖然生長於娛樂圈的環境中,瑪格麗特沒有因為這樣,就懷抱著從小當演員的夢想、而是想成為一名芭蕾舞者,在家人的支持下,瑪格麗特進入北卡羅來納藝術學院( North Carolina School of the Arts )學習芭蕾舞,為了成為專業舞者,她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努力,對每一個動作的要求都極為苛刻。
夢想的轉捩點
然而,當瑪格麗特 16 歲時,她發現自己對芭蕾的熱情逐漸消退,儘管她依然擁有出色的舞蹈才能,但她意識到自己對舞蹈的愛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深刻,她一方面對長時間以舞蹈為人生中心的生活感到疲憊,一方面又不願放棄那個曾經寄託著她所有夢想的領域。不過最後,她還是選擇勇敢告別自己童年的夢想,開始重新探索自我,尋找人生真正的心之所向。
放棄芭蕾舞的夢想後,瑪格麗特轉向了時尚界,開始了她的模特生涯。她的五官精緻,身形高挑,擁有一種空靈的氣質,很快地,她在模特界大放異彩,登上了眾多知名時尚品牌的秀場,也成為香奈兒(Chanel)的品牌大使。
年幼時期的瑪格麗特曾表示「不想和爸爸媽媽做一樣的事」,但在某次上完表演課後,她開始發現到演員生涯能帶給她更多的選擇與自由,也在 2013 年,以作品《帕羅奧圖年少》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隨後代表作可說是一部接著一部!逐漸從母親的影子中走出,擺脫「星二代」的標籤。
像是在紅遍全球的《女傭浮生錄》中,瑪格麗特飾演一位在戰後時期經歷過多重身份變換的女性,每一場戲,她都仔細揣摩角色的心境,無論是安靜的獨白還是情感的爆發,她都能將角色的每一個層面呈現得淋漓盡致。而在《懼裂》中的演出,則讓她的演藝生涯更上另一層次,她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詮釋了一個情感波動極大的角色,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都讓電影裡「完美」的 Sue 更加立體而真實,將這一切演繹得驚心動魄,成功地讓觀眾不禁為她捏一把冷汗。瑪格麗特不再單純依賴外貌或家庭背景來打動觀眾,而是用她對角色的理解和深厚的演技,讓觀眾真正看到每個角色的靈魂。
當不完美的瑪格麗特又如何?
不過,瑪格麗特一路走來同樣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在時尚圈中,瑪格麗特的形象總是與「完美」二字緊密相連,面對眾人的目光,她總想著要如何看起來更苗條、更漂亮,為了迎合世人的眼光,她經歷過瘦身到過度節食,嘗試一再減少食量,渴望達到自己與外界眼中所謂的「完美」形象。儘管如此,這樣的做法並沒有給她帶來快樂,反而讓她迷失在其中、陷入了自我懷疑,也因為長期處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之下,患上了飲食失調症。
瑪格麗特意識到這樣的焦慮並不是健康的表現,開始拒絕過度關注外貌與體重的社會壓力,轉而將焦點放在心理健康與真實自我上,母親安吉莉娜總鼓勵她要勇敢地活出自己,告訴她女性的價值從來不是由外貌來界定,而是來自內心的堅持與自我認同。
如今的瑪格麗特不再只是一位光鮮亮麗的女星,她也開始在生活中積極倡導身體正向與心理健康。她經常分享自己如何與容貌或身材焦慮抗爭,因為這段經歷讓她了解到不可能會有完美的那一天,所以她希望鼓勵所有女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無需迎合外界的標準。
在拍攝《懼裂》期間,瑪格麗特將這些經歷投射到她的演出中,也或許這正是她與電影想傳達給每個人的理念:在這個追求外表完美的世界中,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真誠與愛。
延伸閱讀:
劇透|討厭自己會有什麼下場?《懼裂》化身暗黑芭比,送給所有焦慮人一封血肉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