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至上,但責任在哪?如果我們遇到「徐志摩」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by Sally.H
如果 2025 年出現一位「徐志摩」,他的戀愛腦會讓女人著迷還是害怕?(圖/Weibo)

提到「愛情詩人」,徐志摩絕對是華語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詩句充滿激情與詩意,例如:「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這種充滿飄忽感的浪漫哲學,使他成為愛情的吟遊詩人,也成為眾多女性心中的夢幻情人。

然而,在 2025 年的戀愛語境中,這樣的愛情表達還能讓人心動嗎?當現代女性更強調穩定與自主時,如果我們回顧他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情感經歷,究竟徐志摩式的「戀愛腦」會讓人著迷,還是讓人害怕?

《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劇照。(圖/Weibo)

《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劇照。(圖/Weibo)

 

他與張幼儀:無視現實的第一個犧牲者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是典型的舊時代女性,溫柔、賢淑、服從家庭安排。然而,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是徐志摩所願,他曾寫信給朋友說:「這段婚姻是個錯誤,我與她沒有愛情。」他對愛情的執著,讓他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張幼儀。

這種決絕,在 1920 年代或許是一種反抗傳統的勇敢選擇,但在 2025 年,徐志摩這樣的態度很有可能會成為現代社交媒體上的「戀愛至上主義者」,動輒發表「愛情才是人生唯一意義」的言論,卻對伴侶的現實需求缺乏共鳴。

如果愛情是靠犧牲、傷害另一個人來成全的,這樣的戀愛腦,會讓人嚮往,還是讓人卻步呢?

徐志摩和張幼儀。(圖/Weibo)

徐志摩和張幼儀。(圖/Weibo)

 

他與林徽因: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說張幼儀是徐志摩「棄之如敝屣」的過去,那麼林徽因則是他「得不到便最美」的夢幻對象。他對林徽因的愛情,充滿詩意與激情,在詩中他寫:「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然而,林徽因的聰明在於,她深知徐志摩的愛情太過理想化,無法承受現實的重量。因此,她選擇了更穩定、更成熟的梁思成,而徐志摩則只能在詩句裡緬懷這段刻骨銘心的遺憾。

如果徐志摩穿越到 2025 年,他或許會成為那種「沉溺於曖昧,無法走入穩定關係」的男人。他會在社群媒體上發表深情的詩句,讓追隨者為之傾倒,卻始終無法給任何人真正的承諾。他的愛情故事,會像一場永遠無法圓滿的電影,讓人動容,卻也讓人害怕。

徐志摩(右)林徽因(左)。(圖/Weibo)

徐志摩(右)林徽因(左)。(圖/Weibo)

 

他與陸小曼:無法承擔現實的激情浪漫

在所有戀情中,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最具「偶像劇」色彩。她是徐志摩同窗之妻,兩人相識於舞會上,為了相愛,徐志摩不惜與家人決裂,為愛妻拚命賺錢。

陸小曼個性張揚,而徐志摩則被對方交際玩樂、吸食鴉片的龐大開銷漸漸壓得力不從心。這段拋卻世俗目光的愛情,從一開始如火焰般燃燒,到因現實的壓力而互傷,最終,只徒留各自的遺憾悔恨。

在這段關係中,徐志摩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戀愛腦」模式——願意為愛情放棄一切,卻無法處理現實問題。

這樣的模式放到2025年,或許就是一個「愛得極端」的人,願意為愛付出所有,卻無法維持長久的關係。他可能會成為那種熱戀時無比瘋狂,分手後又陷入極端低潮的戀愛狂人。這種極端愛情模式,讓人沉迷,卻也讓人害怕。

徐志摩和陸小曼。(圖/Weibo)

徐志摩和陸小曼。(圖/Weibo)

 

2025 年的女人會愛他,還是怕他?

這樣的徐志摩,在 2025 年究竟會讓女人著迷,還是讓人害怕?如果我們遇到一個人像徐志摩一樣,把戀愛當作信仰,甚至願意為對方放棄一切⋯⋯你會喜歡這樣的「徐志摩式戀愛腦」嗎?

生活在 2025 年的女性,大多不再希望被愛情吞噬,而是希望在愛情中仍然保有自我,況且也有越來越多人希望愛情不只是激情的碰撞,而是能夠並肩同行、共同成長的關係。

或許,人們從不缺少浪漫,而是缺少能夠落地的愛情。但感情畢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前人的故事裡,漸漸摸清自己真正需要的、可以承擔的、會讓我們感到幸福的,會是什麼樣的感情。

徐志摩的戀愛腦會讓女人著迷還是害怕?(圖/Weibo)

徐志摩的戀愛腦會讓女人著迷還是害怕?(圖/Weibo)

 

延伸閱讀:

理性計算愛情與人性,一個極端「感情功利主義者」能受到喜愛嗎?

因為你愛我,所以我愛你?談感情「回饋型愛戀人格」的甜蜜與隱憂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