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到健身教練,腦中或許浮現的是充滿肌肉、只吃水煮餐的刻板印象。但當你真正認識 Wendy,就會發現這份工作比想像中更立體、更有溫度,也充滿挑戰與趣味。透過這次專訪,我走進 Wendy 的日常,從另一種新角度認識到一位自由健身教練的生活與心路歷程。
健身教練的職責與技能
Wendy 24 歲,已經有近五年的健身教練經歷。作為一名自由教練,她不再受健身房的排課壓力所限制,反而能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自己的專業,設計更合適的課程內容。
Wendy 提到,「每個教練會有不同的專項。」在這個行業,專業證照是基礎。台灣教練常見的要有四大證照,例如ACE 美國運動學院、NSCA 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NASM 美國國家運動酱學學院、ACSM美國運動酱學會等國際認證。
另外還有其他像是 TRX 懸吊系統、槓鈴、壺鈴等等進階訓練、工具型的證照。基本上有越多證照,運動背景理論越豐富,知識越完整也會讓授課的專業度與品質提升。
但 Wendy 認為,健身教練的核心能力並不僅僅是技術和體能,而是洞察學員身體狀態,為每個人量身定制課表,「像有人會追求健美、健力要去比賽競技項目,成為專業選手。但像我是追求健康、符合大眾需求類型的教練。」
因此她的專業項目包括體態矯正、改善日常小毛病,例如工程師常見的肩頸疼痛,並訓練學生強化細節肌群。
自由健身教練的一天
相比在健身房上班,Wendy 的生活作息靈活多變。每天她通常在 9 點多起床,在 10 點上第一堂團體課,隨後安排一對一指導或團體課,「我的時間很自由,通常一天工作 3 到 8 小時,幾乎每天都有課。如果當天只有一兩堂課,就算是我的休假日。如果想休長一點的假,就會提前排滿課程。」
對 Wendy 來說,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就是學員們常年相伴,甚至發展成為朋友,即使沒有課,她也常花時間與學員保持聯繫,關心他們的飲食、睡眠和心情,甚至會抽空和學生聊天,增進彼此的關係。
「有些學生跟了三年多,已經變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像有些學生上下課遇到,她們自己還變成朋友相互約吃飯。」
那平時下班都在做什麼?Wendy 笑說,工作以外的時間,她生活重心都在愛犬身上,「我最大的開銷就是狗狗的生活費,每個月基本大約要花一、兩萬塊。」
低物欲、高儲蓄率的習慣,她直言現在生活健康到已經接近養老的模式。
從零開始的健身旅程
Wendy 的健身之路從 19 歲開始,當時她在桃園一家健身房打工當櫃檯,原本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看壯壯的男生」,卻意外發現健身教練的工作不僅高薪,還充滿挑戰性。
剛開始她考取最初階、考上就能教課的「健身C級指導員」證照,並在連鎖健身房累積經驗。Wendy 提到那時候她一邊工作賺錢,一邊考到更多健身證照,剛入行的日子並不容易。
像是之前她待的連鎖健身房,教練們會有業績和教課時數的壓力,除了要服務學生、維持外表身材以外,還要避開主管同事之間的勾心競爭。在環境高壓、主管緊迫盯人的雙重壓力下,她因此搞壞身體、患上自律神經失調,甚至失去對工作的熱情。
出走健身房的自由決定
此外,教練們課外時間也要關心客戶的飲食、睡眠、心情,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傳訊息。
Wendy 回憶當時在健身房上班的生活,「我以前的健身房是走 W 連鎖品牌的制度體系,會安排兩三個教練關心一個學生,業績也是給 AB 分,因為怕學生被帶走。但偶爾也會發生搶客人、因為業績瓜分而大吵大鬧的情況。」
後來,前東家開始縮減人力,還將 Wendy 轉為約聘教練,「那時候我沒有勞健保、沒有底薪,每天都要上很多課時數才能賺到錢。」愈發嚴苛的工作環境,加上自己累積了不少學生人脈,於是她決定出走、開創自己的機會。
當時她和同樣是健身教練的男友,兩人開始一起經營健身工作室,Wendy 說,雖然現在工作室已經收了,但那段經歷讓她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轉型成自由教練後,我的工作節奏掌握在自己手裡,生活也更加平衡。」
健身教練的刻板印象與職業病
提到健身教練,外界常有不少刻板印象。Wendy 笑說,她一開始入行也會想盡辦法把身材練得很好看,天天吃雞胸肉、沙拉拌雞胸肉的汁當一餐,但現在專業知識程度夠了,就以自己快樂健康為主。
「大家都以為教練只能吃雞胸肉,但其實我們也會放縱自己吃麥當勞、吃到飽、燒烤,什麼都可以吃。」話雖如此,但她也提到自己就算在沒有飲食控制的時期,也會稍微搭配營養。
「吃東西主要是要看今天『吃的目標』是什麼,會先想好再吃。沒有飲控的時候,我也會以蛋白質為主要攝取,其他成分就多少吃到一點。」
有趣的是,Wendy 說她現在也在幫家裡狗狗、爸爸一起飲食控制。不過她強調,其實很多健身教練其實並沒有營養學(營養師)專業,有些人是會直接請營養師,教練只能給飲食建議,兩者屬於不同的專業,
此外,教練專業也讓她有一雙犀利的雙眼,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忽視別人的姿勢問題,「看到駝背的人或模特兒走秀體態不正,就會很受不了、想矯正他們。」
「或是有時候會不小心對朋友說『三二一、吐氣』,這應該都是職業病!(笑)」
自由健身教練收入
Wendy 分享自己的經驗。大間連鎖健身房正職教練的收入是底薪加上授課時數、業績獎金和勞健保,「健身房的女教練通常很吃香,月薪大概都有 10 萬出頭,年收破百萬沒問題。但其實就算是很廢的教練,每個月也有 4 到 6 萬收入。」
如今 Wendy 轉作自由教練,收入主要來自一對一課程和團體課, 收入有時雖然小幅波動,但不用被健身房抽成、不用再為衝堂數拚命上課,她每年依然能達到 70 到 90 多萬的水準。
Wendy 提到,她曾有過被騷擾的經驗,現在不太收新的男學生,但原本跟著她的學生一個介紹一個,現在累積的數量也很可觀。
她笑說,自己現在教課風格超佛系,學生想上多少課就上多少,「剛當教練的時候,遇到學生進步緩慢或動作做不好,會很挫折,但現在就是開心運動最重要。」
給新手健身教練的建議
對於想進入健身行業的新手,Wendy 建議從俱樂部開始,「在那裡你可以學到很多訣竅,找到有資源、有客流的地方練習,能學到應對進退的眉角。一開始這樣累積經驗,穩定之後再考慮轉自由教練。」
此外,Wendy 坦言,外貌的確在這行業中有一定優勢,但更重要的是專業和與學生相處的能力,「學生的黏著度,在於我們聊不聊得來。有時候學生自律,我也會直接給課表,請他自主訓練、明年再回來調整。」
「會長久上課的通常是因為我們合得來,像現在很多學生也不太用做細節調整,大多是來聊天、分享近況的,一方面也讓他們漸漸有自主訓練的能力。」
本以為健身教練的生活就是每天高壓訓練、水煮餐和嚴苛的飲食計畫,但認識 Wendy 之後,讓我對健身教練這個職業有全新的理解——原來這一份極需自律的工作也可以是自由、充滿人情味的。
而她面對工作的友善熱情、佛系鬆弛感,讓每堂課成為與學生的關係交流,自在可愛的生活模樣,似乎也激發了我為健康快樂而開始運動的動力。(笑)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通過工作換得薪酬和成就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有他不同的生活樣貌,從而刻畫出他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
平時忙著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認識每一種工作的內容,因此 iLady 想以「各行各業的一天」帶大家在每篇專訪中認識一個人和一種職業。藉由欣賞另一個人的成長故事,為我們的生命拓展更豐富的視野。
延伸閱讀:
她。百業(10)健美選手潘詩潔 – 邁向比賽總冠軍的一天:「選對方法,才不會因痛苦而放棄」
她。百業(8)服飾業 Elaine 斜槓行銷、Podcaster 的一天:2成工作、8成做喜歡的事
她。百業(7)演藝企劃 CEO 小希的一天:「現在的音樂產業,作品甚至不如宣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