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dy 說:
市面上保健品五花八門,從維他命 C、魚油到益生菌,琳瑯滿目的選擇令人眼花撩亂。你是不是也曾經站在藥妝店貨架前,猶豫不決該選哪一罐?保健品不是吃得多就好,選得對才真正有益健康。這次 COFIT 專業營養師,從「評估需求」到「確認認證」用 6 大步驟帶你拆解選購邏輯,幫助你在補充營養的同時,也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所需。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 2023/4/18 公佈的最新邊境檢疫不符食品資訊,驚見知名賣場所引進的綜合維生素錠,含有不得使用於膠囊錠劑的防腐劑「羥苯甲酸乙酯」,總計 1478.86 公斤、4200 瓶產品得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吃保健品是為了照顧一家大小的健康,但是否可能吃下有害物而不自知呢?本篇文章想來和大家聊聊現代人為什麼要吃保健品,又要怎麼正確挑選保健品呢?
為什麼需要吃保健品?

理由一:食物營養價值下降
為了能快速提供糧食,現代農業大多是農地過度耕種、濫用化學肥料、農藥、生長激素等等問題,加上提早收割和儲存時間過長,都會造成食物中的營養素下降!儘管有吃,但所攝取到的維生素和營養都已經不多,造成營養不足。
理由二:長期的生活壓力
通貨膨脹、買房生小孩、績效、容貌焦慮….比起以前,現代人長期面臨各種壓力,嚴重者甚至還會影響免疫系統和自律神經,身體為了應付需要消耗大量的鋅、鎂、維生素等。
理由三:不良的生活習慣
偏食、外食、熬夜、抽菸、飲酒等都會影響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也會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
理由四:環境污染
生活的環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如空污、塑化劑、重金屬等等,除了傷害人體也會加快消耗體內的營養素。
理由五:不同的身體狀況
不同的年齡、性別、體質都會影響營養的攝取,同一種配方不一定每個人都適用。
選保健品有學問,三大 NG 心態要避免
希望吃完立即見效
保健品不是急救藥,不會吃幾天就有立即效果,也不是吃多就有用。挑對的吃了以後,還要食用 3~6 個月後,加上適時的調整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別人說好、評價高的就跟著買
現代網絡資訊發達,大家都習慣購買前看名人推薦或購買評價去下單,但每個人體質不同,對別人有效的成份套用在你身上並不一樣有同樣效果。
份量越多越划算,專挑 CP 值高的買
買大罐的保健品,換算下來一顆好便宜!但買一大堆囤貨,結果保存期限到了又要丟掉,更加不划算。
保健品最主要的功能是補助身體缺少的營養,達到維持健康、預防慢性疾病發生,所以千萬不要把保健品當作是萬靈丹。
買保健食品前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觀察身體
觀察並記下身體平常是否有出現不舒服或奇怪的症狀。
第二步:評估需求
可以紀錄日常飲食,了解攝取的營養量,也要知道自己身體是否有特殊需求。
第三步:諮詢專業
收集好以上資訊,再諮詢專業營養師自己需要吃的保健品,避免錯誤或過量食用,反而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
保健品一旦吃過量排不出去,就會累積成毒素傷害到身體,例如維生素 C 太多,就可能會傷害腎臟,造成腎結石或不懂得看成份,裡面的成分根本不是自己需要的,吃了也無感,花了冤枉錢
六個步驟教你吃對保健品
受到年齡、飲食習慣等影響,每個人適合的都不同,錯誤食用更會造成身體負擔!建議買保健品前,先找專業人士做全方位的保健品規劃。
文章轉載自 Cofit,未經授權請勿擅自使用或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