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自己掌握嗎?蒂妲史雲頓談安樂死:「我從不害怕死亡!」

by 實習編輯 黎昕俞
蒂妲史雲頓和茱莉安摩爾主演的劇情片《隔壁的房間》在金馬影展首映。(圖:IG@swinton.tilda)

(核稿主編:Alice.P)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以《康斯坦汀:驅魔神探》加百列、《奇異博士》古一大師聞名,今年 8 月首次低調來台,演出舞台劇《親愛的帕索里尼》獲得熱烈好評。近期她和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主演的劇情片《隔壁的房間》在金馬影展首映,片中講述蒂妲史雲頓在片中飾演戰地記者「瑪莎」,得知自己罹患不治之症後,因不想耗費大量時間接受治療而選擇安樂死,好友則選擇默默陪伴在側。首映當天,看完得觀眾紛紛大讚「兩位主角的情誼令人動容」、「專屬大銀幕的視覺享受」,該片又恰好觸及「安樂死」題材,成為影迷和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

針對本片為何以安樂死為電影主題,導演阿莫多瓦曾在訪問提到,西班牙早在 2021 年即合法化安樂死,他認為全球應該注重此議題並制定相關法規。蒂妲史雲頓則表示自己從來不害怕死亡,若與角色面對同樣的狀況,「我無法保證自己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台灣明星在面對安樂死議題,也有不少人曾為此發聲,像是出演《暴走女外科》奪下金鐘影后的蔡淑臻,認為這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主持人六月則以病患家屬角度出發,認為安樂死可以減輕病患家屬照顧的勞苦;「鋼鐵 V」徐若瑄曾在社群上發文表示,已向家人告知若自己罹患絕症,絕對要送她前往瑞士安樂死。

安樂死議題仍具爭議性,支持者認為當患者面臨無法忍受的痛苦時,應該有權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同時也可以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反方則表示安樂死的評斷標準較難客觀規定,意即如何判斷「無法忍受的痛苦」以及病人的自主意願。目前台灣也有許多團體力爭安樂死權利,期盼安樂死議題可以被大眾公開和平討論,達成共識。

蒂妲史雲頓最近在為電影《隔壁的房間》跑宣傳行程。(圖:IG@swinton.tilda)

蒂妲史雲頓最近在為電影《隔壁的房間》跑宣傳行程。(圖:IG@swinton.tilda)

延伸閱讀:

先決定人生的「最後一哩路」!當我簽了預立醫療決定書,請家人尊重我的生命自主權

這是最好的生命完結篇:29歲癌末的她為自己舉辦「生前喪禮」,和親友告別10天後安詳離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