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位女廚 9|南韓靜觀師太「寺廟齋食」創亞洲烹飪指標,還登上 Netflix《主廚的餐桌》

by jjhkasAlice.P
全球百位女廚|南韓靜觀師太以「寺廟齋食」締造亞洲烹飪指標,還登上 Netflix《主廚的餐桌》(圖:截自YT@韓國觀光公社、IG@jeongkwanseunim)

「我不是個廚師,而是個修行人」南韓女尼——靜觀師太(Jeong Kwan)如是說,現為南韓白羊寺天真庵庵主、金鉢盂齋食學院院長的她,17 歲時瞞著家人毅然出家,開始了寺廟生活,跟著師父們修行與料理,既未接受過正規的廚藝訓練,也沒擁有任何餐廳經驗,甚至不曾被稱為「廚師」,卻憑藉在寺廟中用心烹煮的素齋,榮獲 2022 年度亞洲 50 最佳餐廳「亞洲標誌人物獎」,並登上 Netflix 紀錄片《主廚的餐桌》第三季,更被《紐約時報》評為「超越米其林三星的美食」,究竟她的料理是如何打動人心,又如何傳達出她的素食哲學呢?

靜觀師太從寺廟齋食,發揚出她特有的素食哲學(圖:Asia's 50 Best)

靜觀師太從寺廟齋食,發揚出她特有的素食哲學(圖:Asia’s 50 Best)

烹飪,是一種修行

現年 68 歲的靜觀師太,目前於南韓白羊寺天真庵修行,至今已超過 51 年。回憶起對料理的最初印象,她曾在《一条》採訪時提及因為從小看著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作一天後仍用心準備家人的飯菜,讓她在潛移默化中與料理產生連結。大約在她 8、9 歲時,某天學起起母親製麵的模樣,沒想到竟然能一氣呵成地完成和麵、裹麵、擀麵到煮麵的所有過程,展現她對料理的敏銳與天賦。

17 歲時,因母親逝世而深受打擊,當時仍在就讀國中二年級的靜觀師太,無法釋懷為何人會離去,陷入對生死無常的思索,最終決定瞞著家人毅然出家修行,希望透過脫離塵世,擺脫因緣困擾,尋找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初入寺廟時,靜觀師太負責僧侶的日常齋食。當她走進田間採摘新鮮的茄子、黃瓜等蔬果,親手洗淨、切片,並以簡單醬汁調味做成各種小菜,供僧人們品嚐、提供能量,使她內心感到喜悅,從中領悟食物不僅滋養身體,更是修行的一部分,它連結著自然、心靈與他人,也為她的修行奠定了與食物深刻聯繫的基礎,畢竟「料理食物跟尋求佛法,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初入寺廟時,靜觀師太負責僧侶的日常齋食,也獲得僧侶們的稱讚(圖:IG@jeongkwanseunim)

初入寺廟時,靜觀師太負責僧侶的日常齋食,也獲得僧侶們的稱讚(圖:IG@jeongkwanseunim)

開闢田地種菜、感受食材的生命

南韓白羊寺四周被蓊鬱山林環繞,地理位置優越且寬廣,非常適合自給自足的生活。負責料理齋食的靜觀師太,在山間開闢田地種植蔬果,為了避免過度開採土地,僅挖出一條細長的鴻溝後,便將種子撒在泥土間,讓植物自由生長,目前有紫蘇葉、辣椒等,靜觀師太認為:「所有的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從開花到結果,再到果實的種子重新落入土中,這些種子在冬季經歷雨雪的洗禮,就像點亮它們生命的路燈,到了第二年,即使不再播撒新種子也會努力成長,展現出對自身生命價值的尊重。」

除了親自種植蔬菜,靜觀師太還自製大醬與醬油。她曾說:「這個醬油是生命之泉,是拯救我身體的生命之泉」,靜觀師太將自己種植的黃豆製作成豆麴,然後將其放入甕中自然發酵、釀成醬油,烹煮時著重在食材本身的的特性,凸顯其味道與香味,僅以鹽、醬油、大醬來調味。

「其實寺廟齋食原本是幫助僧人們修行、養足精力的食物,所以是非常簡單健康的食物。我們與大自然共存,共同呼吸生活,因此我們也要了解植物或食材的本質,這樣才知道要怎麼切它,要煮多久、味道跟香氣才足夠,食材與我們是一體的。」

靜觀師太會親自種植蔬菜,並自製大醬與醬油(圖:IG@jeongkwanseunim)

靜觀師太會親自種植蔬菜,並自製大醬與醬油(圖:IG@jeongkwanseunim)

齋食僅需要鹽、醬油、大醬來調味(圖:IG@jeongkwanseunim)

齋食僅需要鹽、醬油、大醬來調味(圖:IG@jeongkwanseunim)

法國名廚吃過也感動!登上 Netflix《主廚的餐桌》

紐約知名海鮮餐廳 Le Bernardin 的法國名廚 Eric Ripert,以其卓越的料理技藝長年穩坐米其林三星之位,作為當代法式料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對於飲食的講究與創新不遺餘力。某次在韓國觀光公社的邀約下,他遠赴當地體驗韓國寺廟中的齋食文化,因而認識了靜觀師太。

Eric Ripert 分享道:「認識靜觀師太,對我來說是個很特別的經驗,她對我的影響不在於技巧,而是哲學。學習如何尊重食材,讓地球和人們開心,並在其中尋找幸福。學習如何將正能量注入食物中」,由於緣份和靜觀師太認識,自己的人生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隔年不惜再次造訪寺廟,只為重溫那份深植心靈的美味。

法國名廚 Eric Ripert 曾分享,靜觀師太影響了他的料理哲學(圖:截自YT@韓國觀光公社)

法國名廚 Eric Ripert 曾分享,靜觀師太影響了他的料理哲學(圖:截自YT@韓國觀光公社)

隨後,Eric Ripert 進一步邀請靜觀師太赴美分享齋食,與當地的食客分享寺廟齋食的哲學與風味,在這場齋食饗宴中,恰好有位來賓是《紐約時報》記者,他在餐後撰文寫下「如果想品嚐世上最高貴的食物,不是去紐約、也不是去丹麥,而是要到天真庵」,這篇評論不僅引發國際美食界的廣泛討論,也讓靜觀師太的料理哲學進一步躍上國際舞台。

尤其是國際級 OTT 平台 Netflix 在讀到這篇文章後,主動聯繫靜觀師太,邀請她參與紀錄片《主廚的餐桌》第三季,透過影像深入了解她如何以最樸素的方式,用料理傳遞對生命、自然與和諧的理解。

因為《紐約時報》報導,靜觀師太也登上了 Netflix 紀錄片(圖:IG@jeongkwanseunim)

因為《紐約時報》報導,靜觀師太也登上了 Netflix 紀錄片(圖:IG@jeongkwanseunim)

回顧當時的拍攝過程,以及紀錄片在柏林影展播映的經驗,靜觀師太坦然地說:「其實我從小就喜歡人,喜歡四處走,喜歡與人相處,若能結交更多朋友,我會更開心。我覺得大家都活在我的心中,其餘沒什麼改變,只是把前世的能量,傳遞給今生遇見的緣分,與他們同在。」

靜觀師太即使登上國際舞台,仍以恬然淡泊的心,專注於料理與修行(圖:Asia’s 50 Best)

靜觀師太即使登上國際舞台,仍以恬然淡泊的心,專注於料理與修行(圖:Asia’s 50 Best)

靜觀師太曾在訪談中分享,自從參與《主廚的餐桌》錄製後,寺廟的體驗活動吸引了多達 20~30 名旅客前來,只為一嚐她親手烹製的寺廟齋食,連我都想報名參加。想來,17 歲時毅然出家的靜觀師太,即使登上國際舞台,仍以恬然淡泊的心,專注於料理與修行,將對自然與生命的尊重注入每一道齋食,傳遞令人安寧的力量,正是現代人所急需的心靈慰藉吧!

【全球百位女廚】系列,旨在於展現了女性廚師在世界餐飲界中所展現的卓越才能與獨特風采。從米其林星級餐廳到街頭小吃攤,女廚們在各自的領域內開拓創新,打破傳統性別框架,為餐飲業帶來多樣性與活力。

透過專訪與整理報導,iLady 主編 Alice 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她們如何運用食材傳遞文化、愛與堅持,並藉此塑造出屬於自己的烹飪哲學,這不僅是一個展現廚藝的旅程,更是一個關於勇氣、創意和女性力量的故事。

延伸閱讀:

全球百位女廚|日本壽司職人幸後綿衣,以創新技法證明「壽司」不只是男人的世界

全球百位女廚|專訪台灣史上首位米其林二星女主廚 Florence Dalia,甩開刻板印象、在台開餐廳圓夢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