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肌Lady實驗室|標榜「無添加」化妝品就能安心使用?你更應該關注的4點

by Iris.L
標榜無添加的化妝品,是真的嗎?(圖/canva)

上次跟大家聊聊《有沒有100%天然化妝品》,筆者也一併向化妝品配方專家林志青老師請教,那麼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產品會寫「無添加」,標榜無香精、無防腐劑等的產品,似乎給人「更天然、更安全」的感覺。不過,這些宣稱是否真的可信?在這麼多「無添加」的概念背後,真相又是什麼呢?

常見的無添加成分,包括防腐劑、抗菌劑、界面活性劑等。(圖/canva)

常見的無添加成分,包括防腐劑、抗菌劑、界面活性劑等。(圖/canva)

「無添加」的起源與定義

「無添加」的概念最早起源於日本,林志青老師說,在 20 世紀 60 年代,日本化妝品法規中列出了 102 種化學物質,包括防腐劑、抗菌劑、界面活性劑等,這些成分因安全性存疑而被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當時,若產品未使用這些成分,便可在包裝上標示「無添加」。隨著科技進步和法規更新,日本早已取消此項規範。

據觀察,目前市面上仍有許多品牌持續炒作「無添加」的概念,但內容卻有所不同。常見的「無添加」包括:

1.無香精

2.無色素

3.無防腐劑

4.無酒精

5.無化學合成界面活性劑

6.無矽靈

但並非標榜無添加的產品,就真的安全。(圖/canva)

但並非標榜無添加的產品,就真的安全。(圖/canva)

專家解析  哪些「無添加」是多餘的?

林志青老師指出,某些「無添加」宣稱其實並不影響產品的使用效果或安全性,而有些則可能存在誤導性,甚至影響消費者的正確判斷。

無香精與無色素:非必要但無害

香精和色素對產品的影響主要是外觀與氣味,對皮膚並無實質幫助,但也無害。若消費者偏好無香味或自然色澤的產品,選擇「無香精」「無色素」的產品無可厚非。

無矽靈:誤解與接受

矽靈是一種常見的化妝品成分,用於提升產品的質地與使用感。雖然一些人擔心矽靈會堵塞毛孔,但其實矽靈是經過安全測試的物質、甚至在食品和藥品中都有應用。即便如此,部分消費者仍抱持懷疑態度,因此「無矽靈」的標示也變得常見。

無防腐劑:真能做到嗎?

防腐劑的作用是延長產品保存期限,避免細菌或黴菌滋生。聲稱「無防腐劑」的產品是否真的不含任何防腐成分?林志青老師解釋,若產品不含防腐劑,那麼保存期限就會非常短,且必須存放於無菌環境中。

現實中,多數標榜無防腐劑的產品其實使用了「替代型防腐劑」,如乙醇、苯甲醇等,這些成分雖不屬於傳統防腐劑,但仍具防腐效果。因此,所謂的「無防腐劑」並非完全不含防腐物質,而是換了一種說法。

無酒精:需要這麼抗拒嗎?

酒精(乙醇)在化妝品中的用途廣泛,例如溶解其他成分、增加清涼感等。林志青指出,酒精是一種安全性高的成分、甚至可以食用(如啤酒中的乙醇)。雖然少部分敏感性肌膚可能對酒精過敏,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化妝品中的酒精濃度遠低於引起刺激的門檻,不應因此被污名化。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產品是否有完整的成分標示。(圖/canva)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產品是否有完整的成分標示。(圖/canva)

消費者需要關注的「無添加」真相

「無添加」是否代表更安全或更天然?事實並非如此。林志青老師提醒,消費者購買化妝品時,應該更加注重產品的全成分表與適用性,而非僅依賴「無添加」標籤。以下 4 點值得注意:

1.關鍵成分是否明確標示:仔細閱讀全成分表,確認該產品並無含有自己會過敏或刺激的成分。

2.產品保存條件與使用期限:標榜「無防腐劑」的產品,可能需要更嚴格的保存條件,開封後也需盡快使用。

3.理性看待宣傳語:「無添加」僅是一種行銷手段,不應作為評判產品安全性的唯一標準。

4.個人膚質差異: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不同,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產品,比追求「無添加」更重要。

林志青老師認為,未來「科學護膚」將成為趨勢。(圖/canva)

林志青老師認為,未來「科學護膚」將成為趨勢。(圖/canva)

無添加「不等於」絕對安全

隨著消費者對成分安全性的關注提升,化妝品市場正朝向透明化發展。許多品牌開始公開產品成分來源與安全數據,讓消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所購買的商品。林志青老師認為,未來「科學護膚」將成為趨勢,過於片面或誇大的行銷手法勢必被淘汰。

筆者也想藉由這一篇篇關於化妝品知識的文章,希望 Lady 們都要當著聰明的消費者,當我們了解更多成分知識後,就能更明智地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避免落入「無添加」的迷思中。

無添加 化妝品

延伸閱讀:

藏在大樓裡的美容診所,日本醫美如何悄然變臉?背後隱藏的文化密碼(上)

日本醫美的下一步!6大分析看保守文化到全球化市場的轉型之路(下)

Related Posts